廣告

遭自家人打槍不適合選北市長 吳怡農酸「黨內操盤手」:真會選大罷免不會這樣

出版時間:2025/11/24 17:19
政治 黨政要聞
法亞施 文章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兼創辦人吳怡農是民進黨唯一表態爭取選北市長的潛在母雞。梁建裕攝 zoomin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兼創辦人吳怡農是民進黨唯一表態爭取選北市長的潛在母雞。梁建裕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爭取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但黨內有雜音,認為吳怡農在2023年北市立委補選打法太佛系,不適合挑戰市長大位,吳今天接受廣播節目專訪直言,黨內操盤手、名嘴們如果真的這麼會選,大罷免不會有這樣的結果,「沒有爭取到社會的支持,這是最現實的」,他事後並在臉書推銷自己的3個特點,請大家支持他選台北市長。

吳怡農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新聞放鞭炮》節目專訪,被問到綠營人士攻擊自己在2023年立委補選表現,唱衰他參選台北市長,吳回酸,如果這些黨內操盤手、名嘴們真的這麼會選,大罷免也不會有這樣的結果,大罷免催出6成投票率,最後是不同意票大於同意票,「我們沒有爭取到社會的支持,這是最現實的」,他批評,「這些比較資深的聲音們」在大罷免的判斷上,百分之百大錯特錯,已跟社會大眾有脫鉤了。

吳怡農也以「請你支持我參選台北市長」為題在臉書撰文,強調自己的3個特點,第一、看到台北未來的問題且有解決方法,台北不可以再等了,面對AI即將帶來的失業潮,以及下一代的就業不確定,台北市應該積極佈局,特別是孩子的教育,然而,市府沒有準備,黨內也沒有人選提出政策討論。

吳怡農指出第二,他能擴大社會支持,重現「小英成績」。過去小英總統在台北獲得兩次過半的得票,證明台北不是無法撼動,市民期待理性論述、國際視野;他過去不論在跨國企業工作、創辦 NGO、或推動國際合作,都可以讓市民看到不同以往的創新跟理性路線。

第三,吳怡農說,自己持續學習和進步,強化社會對話,他知道 2023年補選讓人有所疑慮,但事實證明,在「艱困選區」操作政治對立無益,反倒是政策交鋒可以獲得肯定,當時的數據也顯示支持度領先。

吳表示,輸在中山區的投票率比松山區低了10%,表示自己與支持者及媒體人溝通不足,導致大家以為沒有機會,因此沒有出來投票。他說,2022、2023年兩次的選舉,自己在中山和松山所獲支持,仍是綠營立委候選人的最高紀錄,接下一年,他會透過面對面的對話,把溝通工作做得更好。

吳怡農強調,選舉不能靠感覺,流量不等於支持,操盤手的預測也常常與民意脫節,這是大罷免結果不如預期,他所學習到的。面對台北市的選戰,他會持續與社會對話,儘可能擴大支持,同時衝刺民調,提供選對會徵召提名的科學依據。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吳怡農 # 台北市長 # 大罷免 # 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