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佛祖街現場|鏟子超人「烈日行動」 挖泥15天幫它重見天日 

出版時間:2025/10/14 07:01
生活
吳慧玲 文章
馬太鞍洪災受創最深的光復鄉佛祖街,許多地方仍然埋在一層樓高的淤泥裡,這裡的搶救工作以保安寺為集結中心,持續大批志工湧入幫忙。沈君帆攝 zoomin
馬太鞍洪災受創最深的光復鄉佛祖街,許多地方仍然埋在一層樓高的淤泥裡,這裡的搶救工作以保安寺為集結中心,持續大批志工湧入幫忙。沈君帆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吳慧玲、沈君帆/花蓮光復鄉報導】這起堰塞湖洪災造成19死,位於馬太鞍溪旁的佛祖街,災情是這次重中之重,5名失聯者疑還深埋此處,8日傳出挖到砂石場黃姓老闆娘和車子的消息。這處曾因綠油油農作美景,被居民視為桃花源的佛祖街已消失,保安寺前是幾米高淤泥,烈日下如同寸草不生的沙漠礫岩,景象駭人。

保安寺前是幾米高淤泥,烈日下如同寸草不生的沙漠礫岩,景象駭人。。沈君帆攝 zoomin
保安寺前是幾米高淤泥,烈日下如同寸草不生的沙漠礫岩,景象駭人。。沈君帆攝

因光復市區幾乎無泥可鏟,目前鏟子超人多被載往佛祖街,儘管一車又一車載來數百志工,大量怪手、山貓機具也進駐,在幾萬噸土方前,還是顯得力量渺小。

數百志工在土方裡一鏟又一鏟挖出一個大洞,民宅被沖毀只剩下破爛的鋼筋骨架水泥牆,志工們彷彿在沙漠中考古挖掘,問他們究竟要挖到什麼程度?現場沒人說得清楚,只說需要幫忙挖,就來接力,但也有人說是因為屋主還有東西埋在裡頭,想出力幫忙挖、幫忙找。

災後16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宣布,軍方人力機具將轉移到重災區佛祖街保安寺,由軍方接管清理工作。警消8日證實,上午11時28分挖掘到政旺砂石場黃姓老闆娘自用輛車1輛,車內發現大體1具,地點距離佛祖街政旺砂石廠約230米,下午證實是失連的黃姓老闆娘。這起洪災累計至今19死5失聯。

一車又一車載來數百志工。沈君帆攝 zoomin
一車又一車載來數百志工。沈君帆攝
鏟子超人一車又一車被載往佛祖街,大量怪手、山貓機具也進駐。沈君帆攝 zoomin
鏟子超人一車又一車被載往佛祖街,大量怪手、山貓機具也進駐。沈君帆攝
佛祖街的搶救工作以保安寺為集結中心,持續大批志工湧入幫忙。沈君帆攝 zoomin
佛祖街的搶救工作以保安寺為集結中心,持續大批志工湧入幫忙。沈君帆攝

災後15天,保安寺室內淤泥還無法完全清除,鏟子超人戴頭燈在悶熱陰暗室內挖淤泥,外面志工推著單輪水泥推車排成人鏈接力,把潮濕淤泥往外送。中間換手出來稍喘口氣的鏟子超人,每個人T恤都濕透到滴水。

台北來的林先生在一旁稍事休息,臉上被泥漿噴濺、褲子全灰,他是20多歲的餐飲業員工,和賣醫療器材德的國中同學武先生、做水電的林先生等三人凌晨下班後直接到光復,武先生說當初看到6歲女童獲救故事,就想能不能盡一點力,親自到佛祖村現場看到堆積如山的淤泥,讓人覺得很恐怖,才知道這裡還是很需要人幫忙,這是他們生平第一次親睹如此嚴重的天然災害。

穿著星宇航空鮮黃色工作服的兩名年輕人張先生和楊先生也在佛祖街幫忙鏟土。他們是地勤拖車,都是花蓮人,12點下班後就趕到光復鄉當志工,做完一天就要回去趕隔天早班。

保安寺室內,鏟子超人推著單輪水泥推車排成人鏈接力,把淤泥往外送。沈君帆攝 zoomin
保安寺室內,鏟子超人推著單輪水泥推車排成人鏈接力,把淤泥往外送。沈君帆攝
來自台北的鏟子超人,左起武先生、林先生、林先生,三人是國中同學。沈君帆攝 zoomin
來自台北的鏟子超人,左起武先生、林先生、林先生,三人是國中同學。沈君帆攝
來自星宇航空的地勤人員張先生、楊先生,一放假就趕赴災區幫忙。沈君帆攝 zoomin
來自星宇航空的地勤人員張先生、楊先生,一放假就趕赴災區幫忙。沈君帆攝

在高雄海軍服役的王班長在佛祖村幫忙協調物資便當和整隊,他說是利用休假到光復鄉幫忙,來了3天,才搭最後一班列車回部隊。

王班長說,來之前有朋友問他,又不是水電工、又沒有一技之長,到這裡要怎樣幫忙?他認為就算沒有專長也想到這裡來看,能夠幫忙什麼事,他來到光復鄉也不煩惱晚上要住哪裡,只想四處找地方住,結果運氣好,遇到一起搭火車的志工大哥帶他去找朋友住處,他直說這幾天真的運氣很好,很多人幫忙。

高雄來的廢棄家具回收車送物資到光復,也留下來當志工,父子倆一個發物資、一個開貨車接送,穿梭在車站與佛祖街之間,成了災區最忙碌的小蜜蜂之一。

 

來自高雄的現役海軍王姓班長,休假期間自願來到災區,在佛祖街現場協助整合150名鏟子超人的工作分配。沈君帆攝 zoomin
來自高雄的現役海軍王姓班長,休假期間自願來到災區,在佛祖街現場協助整合150名鏟子超人的工作分配。沈君帆攝

連日來,超過十萬名鏟子超人陸續投入光復災區,這股自發而堅定的民間力量,在烈日下展現前所未見的團結。他們自費前往、哪裡有工哪裡做,現場主動加入各種志工隊伍,每一鏟都鏟出同樣信念——盡一己之力幫助別人。佛祖街雖被洪水與淤泥掩埋,但在這裡,從這些年輕人與志工身上,看見了台灣的希望。

超過十萬名鏟子超人陸續投入光復災區。沈君帆攝 zoomin
超過十萬名鏟子超人陸續投入光復災區。沈君帆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馬太鞍 # 佛祖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