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而美法案」內容整理 馬斯克砲轟要點、爭議一次看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在歷經幾番波折之後,終於在美東時間3日由聯邦眾議院以218票贊成通過。川普預計將在4日簽署該法案。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卻對此法案連番抨擊,稱這項法案「極瘋狂且具破壞性」,雙方再度撕破臉。「大而美法案」有哪些內容?馬斯克為何如此不滿?《知新聞》帶讀者一次看懂。

「大而美法案」核心內容
減稅法案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內容是延長川普在第一任期內簽署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這項法案降低企業稅,並普遍調降大多數收入階層的個人所得稅。
《減稅與就業法案》原定於今年底到期,而「大而美法案」將使這些減稅政策永久化。
同時,「大而美法案」也兌現川普2024年競選承諾,包括加班費、小費以及購買在美國組裝汽車貸款利息都將免稅。
此外,年滿65歲的民眾可額外享有6000美元(約17萬3209元台幣)的稅收扣除額,前提是其調整後總收入(單身申報者)不超過7.5萬美元(約216萬元台幣),夫妻不超過15萬美元(約433萬元台幣)。
國土安全與移民
該法案包括編列逾465億美元(約1兆3426億元台幣),用於修建美墨邊境牆及相關開支。另編列450億美元(約1兆2993億元台幣)用於擴大關押移民的拘留能力,以及約300億美元(約8662億元台幣)用於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的招募、培訓和其他資源。
為何爭議大?馬斯克為何跟川普槓上?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處(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CBO)估計,「大而美法案」可能在未來10年內使聯邦赤字增加3.3兆美元(約95兆元台幣),這正是馬斯克不斷抨擊及外界不斷質疑的原因。
馬斯克曾為川普競選重返白宮投入近3億美元(約87億元台幣),並為川普政府領導備受爭議的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削減聯邦政府開支。
馬斯克批評「大而美法案」極其瘋狂且具破壞性,若成功推行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工作機會。他還抨擊那些在競選中承諾減少政府開支,卻又投票「支持史上最大債務增加」的國會議員,都應該感到羞恥。
除了對政府赤字增加的擔憂,馬斯克對「大而美法案」的不滿還包含取消電動車購車補貼,以及終結或大幅削減對清潔能源產業的長期補貼支持。畢竟,這與他旗下特斯拉等公司的業務方向,以及他對可再生能源的立場直接衝突。
另一項引起爭議的項目是收緊低收入戶的醫療補助(Medicaid)領取資格。
「大而美法案」規定,自2026年12月31日起,醫療補助計畫的受保人將面臨新的工作要求和更頻繁的資格審查。其中,身體健全的成年人每月必須工作80小時,但照顧14歲以下兒童的人除外。
然而,CBO估計,這將導致未來10年內約有1180萬美國人失去醫療保險,也因此引發巨大爭議。
相關新聞:美眾院關鍵4票!通過大而美法案 白宮:川普4日將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