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證實與英特爾談入股 批《晶片法》白白送錢給台積電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周二(8/19)證實政府正與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討論收購10%股份事宜,強調英特爾必須向美國政府提供股權,以換取《晶片法》資金,並重申晶片應在美國製造,「不能依賴台灣」。同時他也批評拜登政府《晶片法》補助做法是「白白送錢」,並點名台積電也是其一。
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8月19日在接受美國財經頻道CNBC專訪時,證實美國政府正討論入股英特爾。他說:「我們的資金應該可以獲得股權。因此,我們將兌現拜登政府承諾的資金。我們將獲得股權作為回報。」
近日有報導指稱,川普政府正在考慮以不同的方式介入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製造商,消息一出使得英特爾股價持續上漲,19日勁揚近7%。根據彭博披露,白宮正討論收購英特爾10%股份,這筆交易可能是美國政府成為這家晶片製造商的最大股東。
但盧特尼克也表示,任何潛在的安排都不會賦予政府在英特爾的投票權或治理權,「這無關治理,我們只是將拜登時期的撥款,轉化為川普政府、美國人民的股權;美國政府不具有投票權。」
盧特尼克透露,川普可能會與其他晶片法案的受助方尋求類似交易。
依據英特爾目前股價計算,10%的股權價值約100億美元(約3012億元台幣);與該公司獲得《晶片法》的政府補助109億美元(約3283億元台幣),價值相當。
如果白宮確定入股,將對英特爾的財務狀況注入強心針。由於英特爾近來持續裁員並削減支出,因此,相關磋商也備受市場關注。
盧特尼克:晶片不能依賴台灣
英特爾去年秋天表示,已敲定一項近80億美元(約2410億元台幣)的《晶片法》撥款用於建造其工廠。台積電根據該法案則獲得66億美元(約1988億元台幣)撥款,用於提升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晶片製造能力。
川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一再呼籲更多美國製造業回流,以減少美國對三星和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公司的依賴。
盧特尼克19日在訪談中也再度提到台灣,稱美國「需要自己在地生產晶片,不能依賴台灣,它距離美國9500英哩(約1.5萬公里),但離中國僅80英哩(約128公里),所以99%的尖端晶片不能放在台灣製造」。
《晶片法》於2022年拜登政府時期生效,承諾美國政府將資助晶片研發,預計耗資約530億美元(約1兆5965億元台幣)。英特爾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建造的工廠是該法案資助的最公開項目之一。
但根據盧特尼克的說法,「拜登政府實際上是在免費資助英特爾,免費資助台積電,所有這些公司都免費拿到錢」,他聲稱「川普現在把這些都變成了『嘿!我們要把這筆錢換成股權。如果我們要把錢給你們,我們也要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