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頭痛不止、明顯掉髮 竟是梅毒螺旋體入侵腦部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全國愛滋病和淋病感染呈現下降趨勢,梅毒病例數卻逆勢成長,一名30多歲女性起初被認為是腦膜炎收治住院,但持續頭痛且明顯掉髮,雖然有固定男朋友,醫師還是幫她做了梅毒相關檢驗,結果診斷出二期梅毒,梅毒螺旋體已經侵入腦部,住院接受標準治療後,頭髮逐漸長回來。

愛滋、淋病下降 梅毒病例數上升
依據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1至7月,全國感染愛滋病毒者513例、淋病3,627例,較2024年同期(581例和4,438例)均已呈現下降趨勢(分別下降12%與18%);但梅毒感染卻呈上升趨勢,今年1至7月梅毒感染通報數新增5,826例,較去年同期(5,456例)上升7%。
13至24歲年輕族群為近年唯一梅毒持續上升的年齡層,2024年13-24歲梅毒通報數為1,772例,較2023年(1,490例)上升19%,已連續4年上升,今年1-7月該年齡層梅毒通報數為1,126例,較去年同期(989例)增加14%,值得關注。
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分享,去年一名30多歲女性起初研判為腦膜炎收治住院,一直頭痛且明顯掉髮,雖然她有固定男朋友,還是幫她做了梅毒相關檢驗,結果診斷出二期梅毒,梅毒螺旋體入侵腦部才造成頭痛,女子住院接受標準治療後,頭髮逐漸長回來跟以前一樣。

約砲男染淋病 尿尿不洗手害眼睛遭殃
另一位30歲男性則是反覆在網路尋找一夜情對象,結果不幸感染淋病導致解尿疼痛,還因為個人衛生習慣不佳,尿尿完用手去揉眼睛,連眼睛也感染產生許多分泌物,最後診斷為淋病性結膜炎和尿道炎。
梅毒與淋病皆主要係經由不安全性行為傳播之性傳染病,疾管署說,梅毒感染初期常見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具高傳染性;第二期可能出現皮疹、發燒、倦怠等全身症狀,若未治療恐發展為心血管或神經性梅毒等嚴重併發症。

男性多於感染淋病後2至7天出現尿道化膿與排尿不適,女性則常無明顯症狀。若未治療,恐導致不孕,並可能引發直腸、咽喉或結膜等部位感染。民眾如有不安全性行為風險,應主動接受性傳染病篩檢,並妥善治療與告知伴侶及早就醫,避免「乒乓感染」反覆傳播。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監事林錫勳醫師指出,不只愛滋病,梅毒也有事後預防藥物可以吃,3天內吃2顆,每顆藥費不到新台幣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