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淚+國際藝術島!馬祖年吸22萬人 觀光署長:交通住宿有限走國際高端客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馬祖每年4至6月間靠藍眼淚吸引大批旅客,根據統計,平均年吸22萬人次到訪,且多走三天兩夜的旅遊模式,但隨「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9/5至11/16展開,預估可再拉長旅客停天數1天至2天,並填補淡季旅客銳減的問題,有利馬祖觀光發展,觀光署長陳玉秀直言,馬祖交通、住宿資源有限,無法海納國旅,應該走國際高端客,根據連江縣統計,國際旅客僅占整體1.8%,多為新加坡、香港旅客。

根據觀光署統計,2019年至2024年馬祖旅遊人次統計,分別為21萬0260人次、22萬5517人次、13萬8181人次、22萬4719人次、22萬4317人次、18萬8452人次。馬祖國際藝術島以十年為願景、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第三屆自9/5至11/16展開,邀集來自台灣、日本、韓國、美國、澳洲與西班牙等地共計55組藝術家參展,將南竿、北竿、東引、莒光等島嶼轉化為藝術舞台。觀光署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馬祖國際藝術島的最大特色,是將藝術帶進坑道、據點、聚落、港口與自然景觀,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走進島嶼的歷史與日常。

觀光署長陳玉秀認為,馬祖的地質景觀非常有特色,又有戰情風情,而推廣觀光就是需要故事 ,馬祖國藝術島透過邀請本土、國際藝術家重新詮釋這個土地的故事,但以前做國際藝術島通常都是文化圈自己的事,沒有辦法破圈 ,觀光署要做這件事,馬祖要能保留原本的樣子,才具備其特殊性、獨特性,要從土地原有的樣子再出發,「文化是觀光的靈魂,而觀光是文化的舞台」,但馬祖住宿、交通條件無法海納國旅,她認為一開始的定位就應該直接定位國際,因國際高端客喜歡找特殊性,就是那種他國家沒有但我們有,台灣有這個條件,馬祖一天住宿最多容納量約3807人,無法一次接待這麼多客人,就應該走偏高端型,重視品位、獨特性的人。

連江縣交通旅遊局局長陳如嵐表示,馬祖今年統計結果, 民宿加旅館共240家,其中5家是旅館,一天可以容納人數3807個旅客,交通主要以海空為主,目前立榮飛高雄、松山,高雄目前只有周五一班,明年會變成一周有兩班,推動4天3夜的旅遊可能性,每年空中遊客數約18萬人次,海運約4萬左右,會因為天候4至6月間藍眼淚季節,但起霧的機會也大,但起霧關島就有機會看到藍眼淚,就會側重在海運為主,如臺北港開通南北之星1號、2號,大約可載300人,3個小時就可抵達。國際客比例不高,全年僅1.8%,多為新加坡、香港,主要是跟馬祖的文化差異度大,福州客就覺得沒什麼因文化同質性太高,但廈門客就覺得棒。

若馬祖未來要朝國際客發展,陳如嵐提出,要將軟、硬體環境建構起來,明年做多語系的海上定位系統,另外,現在人手一機 ,手機可完成票取、驗票,也希望去訓練一批在地計程車服務遊客;至於住宿量能不足,他認為疫情後的報復性旅遊,馬祖一般旅客年平均在20萬左右,那年旅客達30萬,旅客反而不滿意度高,就是因為太多人,所以反性思考,交通不便是自然的保護,2005年民宿從64家,到2021年的240家,達4倍成長,現在2025年維持在240家,旅客維持在21萬、22萬,旅客滿意度都高,居民的生活也沒有被大干擾,現在旅客、民宿在處於高原期,所以要做「質」,要拉長天數,到7天、8天等,民宿策略也一樣,藍眼淚一房難求,旅客通常一天的訂房,對民宿員工的辛勞、使用度高,與業者商量,讓要住第三天旅客優先訂房。

連3屆的馬祖國際藝術島總策劃吳漢中表示,今年藝術家有55組,包含西班牙、韓國、日本、澳洲等藝術家,但在地協力已經超過500個團隊,當地領隊導遊覺得這個議題對他們很有共鳴,也謝謝觀光署3屆都支持國際藝術島,第二屆統計馬祖傳統觀光大宗為三天兩夜,在藝術島四天三夜的比例是蠻高的 ,換言之,相較傳統旅客延長一天,第二高則為五天四夜、傳統的三天兩夜,另外,第三高為七天。

陳玉秀表示,馬祖國際藝術島今年還有跟國際徵件200多項,可以藉此讓外國客知道馬祖,作品入選未來到當地創作,也會停留一段一間認識這個島,這都是需要時間累積成為這島的重要養分,不然廣告打在兇人家感受不到為什麼馬祖可以國際化。

是否未來整體台灣觀光旅遊都是朝高端、高品質走,不談CP值?陳玉秀強調,高端跟高品質不一定是指價格,但滿意度要能被提升,經過市場端篩選,離島能量有限,但這塊相對的準備時間長,包含語言接待能力等,如果朝國際化發展,也能滿足國內朝CP值的滿意度,有些人喜歡輕輕鬆鬆吃飯,有些人喜歡知識感性的模式,是要把產品做出差異性,不會只鎖定高端客或不平價,有些人來馬祖吃個麵線、繼光餅也是可以,若只是一味的增加住宿量能,就會遇到冬天的客人不如夏天多,那冬天空房怎麼辦,資源配給需要時間調整。

出版時間:1400
更新時間:1615(封面製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