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AI爭霸轉移至能源戰場 大摩示警2028年美國電力缺口達44GW

出版時間:2025/11/13 10:18
能源
CC 文章
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旗下的資料中心(圖片右前),1月14日正在賓州貝里克的薩斯奎哈納(Susquehanna)核電廠旁建設中。美聯社 zoomin
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旗下的資料中心(圖片右前),1月14日正在賓州貝里克的薩斯奎哈納(Susquehanna)核電廠旁建設中。美聯社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人工智慧(AI)是「吃電巨獸」,恐讓美國的「AI淘金熱」遭遇嚴重的能源瓶頸。摩根士丹利最新警告稱,到2028年,由於AI數據中心消耗大量電力,美國可能面臨高達20%的電力缺口,該行估計,若無法迅速增加新的電力容量,潛在電力缺口將達44吉瓦(GW),相當於超過3300萬美國家庭用電量。

以Stephen Byrd為首的大摩分析師團隊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我們預計,到2028年,美國的電力缺口將達到44吉瓦,之後我們將考慮不依賴於傳統電網互聯過程的創新型供電解決方案。」

推動這成長正是微軟、Google、亞馬遜和Meta等科技巨頭,它們計劃在2025年投資近4000億美元來擴展AI運算能力。然而,儘管晶片供應充足,電力卻十分緊張。微軟執行長納德拉承認,目前最大的問題不是運算能力,而是電力,並警告說,如果沒有電力供應,一些人工智慧晶片最終可能會閒置。

AI需求正以非線性速度成長

財聯社引述外媒報導指出,資料中心的建設只需要2年時間,但輸電線路的建設卻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這種供需不匹配正使美國電網達到極限,並造成專家所說的「能源壁壘」—即使是財力雄厚的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可靠的電力供應,也無法擴張。

在擁有全球最大資料中心的維吉尼亞州,Dominion Energy公司表示,其訂單量在1年內從40吉瓦躍升至47吉瓦,相當於47座核反應爐的發電量。也有研究顯示,數據中心目前已消耗美國4%的電力,到2030年這比例可能達到12%。

大摩分析師對此評論稱,AI的需求正以「非線性速度」成長,並可以稱之為現代史上最大的技術變革。然而,這種成長速度已經使國家電網不堪負荷。該行補充稱,AI基礎設施股處於這轉型的中心,人工智慧的非線性成長速度將產生更廣泛的資產估值影響。

AI資料中心將消耗大量電力。法新社 zoomin
AI資料中心將消耗大量電力。法新社

美國預計2030年新建10座核電廠

報告還提出,諸如Bloom Energy燃料電池(可增加5~8吉瓦的供應)、天然氣渦輪機(可增加15~20吉瓦),甚至核電(增加5~15吉瓦)等「快速供電」方案可以緩解電力短缺的困境。

目前,亞馬遜和谷歌正在探索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美國政府計劃在2030年新建10座核電廠。德州也在加速推進,預計到2030年時將建成100吉瓦的太陽能和電池儲能計畫。大摩指出,「上述供電解決方案的結果可能會出人意料的好,從而縮小(供需)差距。」

一些公司正在考慮一些激進的方案,例如太空太陽能發電和衛星資料中心。馬斯克的星鍊和Google都提出利用太陽能驅動的軌道AI晶片方案,Google的首次測試定於2027年進行。

將比特幣挖礦改為AI運算中心可填補電力缺口

但短期內,重點仍是保障地面電力供應。大摩表示,將比特幣挖礦設施改造為AI運算中心的公司可以幫助彌合電力缺口。報告解釋,兩種新興的商業模式—「新雲端」(例如IREN與微軟達成的5年協議等短期AI租賃)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終局」(例如APLD達成的15年協議等長期電力外殼租賃),預計將塑造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未來。

所謂的電力外殼(power shell)就是只提供電力和網路接入的毛胚資料中心機房。

該投行的結論是,這兩種模式都提供令人信服的價值創造,尤其是在電力限制成為人工智慧擴張的決定性挑戰的情況下。

報告稱,投資人或許能在提供電網升級、輸電系統、冷卻技術和替代能源解決方案的公司中找到投資機會。同時,那些嚴重依賴穩定、價格合理的電力供應卻無法獲得保障的企業也面臨風險。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AI # 能源 # 資料中心 # 核電 # 電力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