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淡江大橋合龍3|「主橋塔」創3紀錄!媽祖保佑拚出不可能任務 品質比水壩高

淡江大橋合龍3|「主橋塔」創3紀錄!媽祖保佑拚出不可能任務 品質比水壩高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淡江大橋的核心工程「主橋塔」,高難度的施工挑戰成為焦點,這座被譽為「不可能的任務」的巨大橋墩基礎,不僅創下全台灣單一橋墩基礎開挖深度最深的紀錄、約30層樓高,更克服了連續96小時打樁及93小時不間斷混凝土澆置的極限挑戰,施工團隊在惡劣環境下,動員龐大人力與機具,最終以比水壩工程更高規格的品質完工,這座備受國際矚目的工程,不僅將大幅改善淡水與八里間的交通,更將串聯北海岸觀光軸線,促進區域繁榮。
周末精選|福島食品年底解禁輸台 吃下肚前必知5件事

周末精選|福島食品年底解禁輸台 吃下肚前必知5件事

【記者賴昀岫、劉沛妘/台北報導】2011年福島核災後,我國對日本福島5縣食品的管制措施迎來重大轉變。食藥署近期預告,將廢止「雙證」與「逐批查驗」等嚴管措施,最快年底上路,讓相關食品進口回歸一般邊境管制。《知新聞》整理QA重點包,一次看懂這項從「禁止」到「加嚴開放」,再到如今「回歸常態」的政策,到底有哪些改變,對民眾的食安有何影響。
AI資料中心成吃電怪獸 高盛估至2030年電力需求將飆升165%

AI資料中心成吃電怪獸 高盛估至2030年電力需求將飆升165%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正重塑全球能源需求,而AI資料中心的發展正是這項轉變的核心所在。高盛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30年,AI資料中心的快速崛起將使全球電力需求比2023年的水準成長165%,從而改變各地的基礎設施和能源策略。該報告也指出,這種轉變已展現在不斷攀升的建築支出上,且更大的影響還在後頭。
全球核能復甦 2024年發電量刷新18年前舊紀錄

全球核能復甦 2024年發電量刷新18年前舊紀錄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隨著全球掀起一片核能復興浪潮,越來越多國家接受核能作為一種安全、潔淨且可持續的能源,能滿足世界對能源的需求。儘管去年全球有4座核反應爐永久除役,包括台灣屏東馬鞍山核能發電廠(核三),但根據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下稱WNA)最新數據,2024年全球核反應爐發電量高達2667TWh,創下歷史新高。
川普政策引震盪 中租基金平台:核能、軍工、加密貨幣成3大贏家

川普政策引震盪 中租基金平台:核能、軍工、加密貨幣成3大贏家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川普重返白宮,市場焦點多聚焦在關稅政策帶來的金融市場震盪,例如4月初的「關稅解放日」,一度讓美股大跌,並弱於非美資產。加上川普本人對於「新能源」的嗤之以鼻、希望原油加大開採力度促使油價降低,以改善通膨及關稅成本侵蝕消費產業利潤等疑慮,均導致相關類股表現偏弱,讓不少投資人憂心忡忡。但專業機構提醒,投資人不應只看到政策的負面衝擊,川普政府的多項政策其實為國防軍工、核能發電、數位貨幣三大產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投資機會。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