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懶人包|公館圓環明開拆!存廢吵20年 65天交通黑暗期來了

生活 交通
2025/09/12 07:00
許皓婷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公館圓環」將正式走入歷史!不但長期為交通事故最嚴重路口,更連續7年位居熱點第1名,也讓交通問題成為一大隱憂,存廢爭議也多次引發討論,直到2025年才正式決定拆除。台北市長蔣萬安拍板9月13日正式動工,填平車行地下道、移除現有圓環,並改造為正交路口,兩階段工期65天,預計11月16日完工;但引發議員、民團、居民三方反彈聲浪,台北市交通局則澄清,公館圓環拆除並非倉促決策,而是長達20年的討論成果,基於安全至上與專業審議原則,決定推動正交路口改造,預估可減少高達63%事故發生。

北市府9月13日動工拆除公館圓環。陳卓邦攝 zoomin
北市府9月13日動工拆除公館圓環。陳卓邦攝

公館圓環拆除始末

「公館圓環」建於1968年,位於羅斯福路與基隆路的交會處,形成七條道路交織的複雜路口,為台北市東南區交通樞紐,長年存在交通安全與動線複雜等問題,連續7年成為北市肇事熱點第1名的路口。台北市長蔣萬安2025年3月拍板拆除「公館圓環」。

台北市交工處2024年針對基隆路與羅斯福路口進行車流模擬分析,在「車流效率」為決擇方案指標下,其結果各方案都比現況圓環型式差,但各方案中以「填平地下道」方案車流效率最佳。並經多次會勘及會議討論相關方案之工程可行性,於2025年5月29日召開地區說明會,彙集各方意見。

台北市交通局於2025年8月宣布,9月13日動工拆除「公館圓環」,填平車行地下道,移除現有圓環,並改造為正交路口。

蔣萬安114年3月拍板拆除「公館圓環」。取自臉書@蔣萬安 zoomin
蔣萬安114年3月拍板拆除「公館圓環」。取自臉書@蔣萬安

為什麼一定要拆除?

「公館圓環」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長期為台北市交通事故最嚴重路口,已連續7年位居交通事故熱點第1名,根據2024年全國CBI(綜合事故發生相對頻率與相對嚴重程度分析指標)評比,該路口更是全國嚴重度最高的路口;另2025年最新事故統計顯示,該路口仍是北市事故熱點之冠,面臨的事故風險高。

交通局指出,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屬7岔路口,且機車占比高,汽機車環內交織嚴重,主要事故類型為同向直行擦撞,造成事故主要三原因:

一、「直行車彎繞幅度不同」,直行車通過本路口時需繞行中心島,各車輛彎繞幅度不同時易造成擦撞。

二、「直行車與左轉車交織」,因環外無法預先選定方向,至環內時直行車與左轉車產生交織,易造成擦撞。

三、「左轉停等溢流」,因環內左轉停等空間不足,左轉車溢流至直行車道時影響直行車輛動線,易造成擦撞。

而民團提出優先針對現況圓環標線改善試辦,市府指出,經比對國外案例,及考量路口高流量、高機車占比,預估標線方案改善潛力僅約5~12%;現場觀察路口已繪有出口導引線之處,汽機車駕駛越線率約50%以上,顯示導引線繪設未能改善,民團所提標線調整方案立意良好,但改善成效有限,經評估分析無須試辦。

公館圓環釀三大事故原因。陳卓邦攝 zoomin
公館圓環釀三大事故原因。陳卓邦攝
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屬複雜7岔路口。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zoomin
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屬複雜7岔路口。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拆除能解決什麼問題?

交通局表示,案經專業團隊規劃及分析,路口將改造為正交路口,消除圓環多重交織問題,藉由車道配置及號誌控制分離車流,使行車動線簡化,並透過縮小路口,讓穿越路口距離大幅縮小。

依台北市高機車占比之大型正交路口交通事故統計推估,改善事故潛力達6成以上,雖公車專用地下道因工期及交通紓解考量需填平,但保留大客車專用道,改為平面型式,平面化後現行福和橋及基隆路公車,亦將規劃進入羅斯福路平面公車專用道,改善羅斯福路路側車流交織。

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公館圓環拆除並非倉促決策,而是長達20年的討論成果,絕非外界所稱「先射箭再畫靶」,過去因原水管線無法遷移,如今水庫接管完成,拆除條件到位,也考量必須降低事故發生率,因此市府基於安全至上與專業審議原則下,才決定推動正交路口改造,預估可減少高達63%事故發生。

而正交路口恐不利行人?謝銘鴻表示,事實正好相反,改造後行人穿越距離縮短23%,同時新增庇護島、擴大人行空間並退縮行穿線,全面提升安全與便利性,行人不會更危險,只會更友善。

交通局:改善事故潛力達6成以上。陳卓邦攝 zoomin
交通局:改善事故潛力達6成以上。陳卓邦攝

民團為何反對?

北市府拍板9月13日拆除公館圓環,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抨擊,議會6月15日通過跨黨派議員提案,要求北市府在地方民意取得共識前,不得貿然施工,同月30日議會交通委員會也召開公聽會,當時出席的跨黨派議員也反對草率動工。

苗博雅指出,根據新工處2021年評估報告顯示,公館圓環填平地下道的績效是各方案中表現最差,苗博雅指出,前市長柯文哲時期未填平地下道,然而至2024年10月交工處委外的報告中也提及,相較於現況變差40-45%,難以視為交通可行方案,今年6月跨黨派議員在公聽會要求需先做標線改善,提升圓環安全性,不要貿然花2億填平地下道。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指出,交通團體聯合提出現代圓環解決方案,僅以標線標誌改造,以最小成本與施工時間改善車流交織,降低側擦撞的風險,市府卻辯稱因「標線改善無用」不予採納,先射箭再畫靶的決策方式,不僅不尊重居民的意見表達和用路需求,亦不符合科學原則,龐大成本更是浪費民脂民膏,影響學生等公車使用者的權益,造成交通更加雍塞。

學府里里長李淳琳表示,現在該做的是慢慢優化路口,先試辦個一年半載再來決定要不要拆除後填平,「事緩則圓嘛!我們不是不讓政府拆除,但有這麼急嗎?」她認為,根本不符合比例原則、殺雞取卵,政府也沒有完善配套方案,有高達98%里民都不贊成。

台師大學生會長黃莨騰質疑,恐延長通勤時間達12分鐘,當初調查僅有11%學生同意填平地下道。政大交通運輸研究社幹部劉易森說,羅斯福路與基隆路口有3條公車路線通往政大,如果填平地下公車專用道,至少會增加一倍通勤時間。

民團抗議北市府強拆公館圓環。陳卓邦攝 zoomin
民團抗議北市府強拆公館圓環。陳卓邦攝

贊成派聲音

中華民國交通工程技師公會前理事長劉信宏表示,8月21日受邀參加公館圓環審議會議,按照交通局資訊,公館圓環肇事率高於其他十字路口兩、三倍,基本上大部分數據都是正向,影響比較大是公車運轉,提倡大眾運輸卻讓效率變低,他坦言,當然會有些犧牲,但其實也有好處,因為本來福和橋、基隆路來的公車無法走地下公車道,改平面化後,就可以直接轉入公車專用道。

劉信宏指出,早期公館公車亭在路邊,公車停靠經常會跟機車產生擦撞,所以推動公車專用道,主要原因就是要把公館的公車停靠改在中間,透過公車道平面化後,路側就不需要有公車站牌,連帶對大眾運輸也有好處。

以交通局提供的分析數據,委託專業的顧問公司研究,台灣圓環都不符合標準,按照做道路設計專業,公館圓環環形交叉不夠大,腹地沒有那麼大,再加上整個進環出環的動線太擁擠。

至於民團提出標線方案,劉信宏分析,除了考慮交通動線,還要符合量的需求,因為量大量小處理程度不一樣,就像機車待轉區,若左轉的機車多,代轉區根本停不下,又是另一個災難,所以會有交通動線規劃,民團雖立意良善,可是運轉成效有限,畫標線讓民眾難以辨識,所以回歸整體不管是操作或是決策面,但他也建議市府,處理公眾參與方面可以更細膩,減少各界反彈聲浪。

公館圓環肇事率高於其他十字路口兩、三倍。取自臉書@李明賢 zoomin
公館圓環肇事率高於其他十字路口兩、三倍。取自臉書@李明賢

北市府怎麼說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表示,今年1到5月,公館圓環已發生27件機車事故,騎士不是骨折就是摔斷手腳,「背後都是一個家庭」,若填平地下道,公車通行約延遲15秒到25秒,周邊住戶回家可能要繞道受影響,但是南北向會多出一個車道,也增加機車儲量,一次紅綠燈就可以全部輸運完,交通事故可減少一半以上。

至於外界批評市府一意孤行,交通局長謝銘鴻說,今年5月、7月陸續辦理2場地方說明會,亦有議會公聽會交流看法,7月17日邀集台大、淡江、陽明交大、海洋大學與交通安全促進會等專家召開座談,另在8月21日也進一步比對民團建議標線調整方案與正交設計方案,經多所大學交通學者與交通實務專家反覆討論,認同正交填平方案具有減少63%事故潛力,遠勝於標線改造約5至12%。

謝銘鴻強調,拆除公館圓環是為了用路人的安全,部分聲音質疑「7年僅1起死亡事故,不必拆除」,他認為事故熱點不能僅看A1死亡,公館圓環的A2受傷事故及A3財損事故數量長年居全市之首,即便是輕傷也會造成家庭破碎與社會成本,只要是一次的碰撞,都具潛在發生死亡或重傷的風險,交通部之事故熱點防制亦將以CBI為指標,會同時考慮事故「發生頻次」及「嚴重度」。

公館圓環尖峰時段機車海。陳卓邦攝 zoomin
公館圓環尖峰時段機車海。陳卓邦攝

公館圓環要拆多久?

而「公館圓環」拆除總工期預估65天,期程為9月13日至11月16日,主要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地下道封填工程,估需耗時44天,進行南北側人行地下道及車行地下道分層封填,施工時間為夜間24時至清晨6時、日間8時至晚間18時;第二階段平面道路工程估施工21天,拆除圓環地上設施、永久路型繪設臨時標線、標誌等,施工時間為夜間24時至清晨6時。

有關公車專用地下道填平緣由,交通局說明,因圓環需處理中心島鏤空,鏤空部分若保留需提供車輛行駛,其必須具備足夠承重能力,若保留地下道,需將中心島加蓋,車行地下道2側需進行基樁工程,工期預估需約2年,且工區範圍需占用圓環內側2車道,施工時對公館圓環路口交通衝擊極大,且若保留地下道,平面只剩3車道,其中1線左轉,餘2車道將不足容納直行車流量。

若採地下道填平方案,其工期預估需約2個月,且工區較小,施工時對公館圓環路口交通衝擊相對輕微,另可增加道路空間以再增設1車道,可有效增進平面路口疏解效率。公車專用道仍會保留,僅改為平面型式;未來透過上下游路口號誌連鎖,經模擬約60%公車將不用停等號誌可直接通過,需停等公車僅需1個號誌周期即可疏解完畢。

另羅斯福路上的直行公車將維持行駛於大客車專用道,不會與一般車輛混流,且基隆路左轉羅斯福路之公車皆可直接匯入大客車專用道,減少公車與一般車輛混流之情況,與仁愛路或信義路作法相同,保障大眾運輸優先。

公館圓環拆除總工期65天。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zoomin
公館圓環拆除總工期65天。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施工期間有何替代動線?

公館圓環於9月13日凌晨動工拆除,施工期間原則維持現況車行動線及車道配置,但受施工影響,道路容量略為降低,交通局建議,可分流進出城替代動線,「永和區往返台北」:於永福橋替代銜接辛亥路;「新店區往返台北」:於景隆街改由辛亥隧道銜接基隆路。

根據交通局統計,原行駛地下道的公車輛次,上班尖峰雙向每小時各為116輛次、97輛次,施工期間將溢流到平面3線道。

交通局長謝銘鴻坦言,「2個月工期一定會塞車,不過如果不填平,塞車會塞2年!」交通局呼籲用路人可改道、提早上下班,並會加強取締臨停,鼓勵改搭乘捷運,目前捷運綠線在尖峰時段還有四成運量量能,並成立雙北交通因應平台處理。

為紓解周邊道路壅塞,北捷也祭出優惠,9月13日至10月31日止,持電子票證搭乘捷運,每日6時至9時、17時至20時兩時段進站,進出站一端為松山新店線萬隆站至新店站區間(含小碧潭支線)、且另一端為其他任一捷運車站者,即可享該趟實際扣款金額30%現金回饋,等同於票價7折優惠。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施工期間分流替代動線圖。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zoomin
施工期間分流替代動線圖。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公館圓環 # 學府里 # 台大 # 公車地下道 # 交通事故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