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減少中國稀土依賴 外資加碼助供應鏈崛起

中國獨占稀土供應市場,許多國家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以分散依賴風險。韓、日、美、澳等國把目光轉向世界蘊藏量第6的越南,多國稀土磁鐵製造商加碼投資,讓越南有望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北京近期在中美貿易戰中宣布多項稀土禁令,將嚴格審批稀土物品項目與技術出口,再度點燃全球兩大經濟體緊張關係。
稀土經過複雜程序精煉加工的稀土磁鐵,為製造汽車、風力渦輪機、半導體、AI伺服器與國防航太設備所需。中國花數十年達成主導全球稀土產業的戰略目標,不僅藏礦量全球第一,更主導全球稀土精煉的9成,成為北京手中地緣政治角力的王牌。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4年數據,越南稀土蘊藏量約為350萬噸,全球排名第6,次於中國、巴西、印度、澳洲和俄羅斯,共占全球總蘊藏量的近9成。之前數據顯示越南藏量為2200萬噸,排名全球第2,但因開發可行性與經濟效益而下修。
近年來,全球已意識到中國的壟斷地位,並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以分散風險、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南韓、日本、美國等皆把目光轉向地理位置優越且開放外資的越南。
8月,韓國總統李在明與越共總書記蘇林在兩國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提高兩國在稀土領域的戰略合作,結合越南豐富礦藏與韓國精煉技術。韓國「中央日報」(Korea JoongAng Daily)也稱,「韓國正減少對中國依賴,越南將為關鍵稀土來源國」。
去年曾出現越南商人走私盜賣2000多噸稀土給中國的情況。越南政府16日宣布,將嚴格控制稀土,並將其視為影響國安的特殊戰略資源。
英文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20日一篇投書同樣分析,透過提供可靠及多樣化的加工稀土產品與磁鐵組件,越南有望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扮演有意義的角色。
作者為台灣政治大學訪問學者陳氏夢宣(Tran Thi Mong Tuyen,音譯),她表示,越南正努力增加在稀土磁體價值鏈的地位,從只出口原料精礦,逐步轉向生產更高價值的產品。目前,越南產業已涵蓋從採礦、初步加工到下游磁體製造的多個環節。
除與韓國政府的合作外,不少中國、韓國、日本、台灣、澳洲等國稀土磁鐵相關企業也紛紛落腳或加碼投資越南。
這反映出磁鐵生產商將業務遷往越南的趨勢,以便在貿易緊張局勢之下,擁有更安全、更多樣化的供應鏈。光是韓國的星工業集團(Star Group Industrial)去年底動工的工廠就預期能讓越南稀土磁鐵的年出口量從3000噸上升至4000噸。
但陳氏夢宣也指出,越南的稀土野心面臨許多限制,首要便是技術與資本,需要時間吸引外資、技術轉移並吸收複雜程序以配合國際標準。
第二限制是基礎建設與後勤,主要稀土礦區位於國家相對落後的西北部,運輸與基建都有待提升。第三是必須完善的開採與加工的環境法規、監督機制及清楚的法律框架。
第四個挑戰則在於地緣政治,也就是如何在提供美、日、韓、澳等合作夥伴多元供應鏈,以及保持與中國長期經濟聯繫中取得平衡。中國主導全球稀土生產,這使得任何替代供應的企圖都具有政治敏感性。河內必須謹慎,避免在提升稀土供應重要性的同時,捲入強權之爭。
有鑒於中國的蘊藏量與成熟的精煉技術,其稀土的全球獨霸地位難以撼動,但從目前現象看來,越來越多國家把越南視為能在亞太地區稀土和磁鐵供應鏈中發揮有意義角色的參與者,而越南也正積極立法管理、增資招商,期盼藉由稀土供應鏈多樣化的國際趨勢,增加自身籌碼。(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