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能否因應AI產業需求? 龔明鑫:天然氣發電廠若如期加入就沒問題
立委關注,電力是否足以供應人工智慧(AI)產業發展需求。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說,台電已經將2032年發展AI產業所需電力算入,希望所有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可以如期如質上線的話,就沒有問題。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邀經濟部長龔明鑫列席,審查電業法、天然氣事業法、自來水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會前媒體詢問,台灣若要發展AI產業,電力是否足夠。龔明鑫表示,現在台電已把發展AI可能的算力,包括民間、公部門部分,「至少在2032年之前大概都已經算進去」,希望所有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可以如期如質上線的話,就沒有問題;在2032年之後,還會有更長期的布局。
2030年重要設施運作用電都已掌握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質詢時指出,AI新十大建設將投入新台幣311億元預算,對於未來AI的總電力需求,經濟部是否重新評估,電網有沒有辦法負荷。
龔明鑫表示,每年都在滾動檢討電力上的需求與供應,比較大型的業者如果要設立資料中心(Data Center),事實上會先跟台電公司說明,有電才有辦法來做這些事,包括工業區的開發,都要讓經濟部知道他們可能需要的電力需求多少,要預作準備。
龔明鑫說,至少到2032年之前,比較重要的設施、將來可能要運作的部分,都已經掌握,也做一些因應的處置。
AI產業對電力系統衝擊隨時與業者聯繫
經濟部能源署長李君禮表示,電力需求都有納入估計,並有3個來源,第1,當要做環評時,就知道大概需要多少用電量;第2,真正建廠3年以前,會跟台電公司申請供電;第3,產發署會掌握企業長期的脈動,而將這些資料互相比對,每年滾動檢討後,會推出電力供需報告,並隨實際狀況調整數字。
謝衣鳯指出,應該要有調配中心,未來用電需求如果有爆炸性成長時,才能協調。李君禮說,電力調配分為長期與即時短期,長期會每年檢討電力需求多少,像是輝達的用電不會突然產生,而是幾年前規劃蓋廠的時候,就會要求他們提出。
龔明鑫表示,比較大的廠大約要蓋2到3年,通常蓋廠前會有計劃,經濟部就會掌握、算在用電需求裡面。台電總經理王耀庭也說,未來AI產業對電力系統造成的衝擊,隨時都與業者連絡,知道他們未來需求在哪、布建在哪,並會互相介接,讓用電能更順暢。(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