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賴清德:展現台灣防衛決心 國防預算上看GDP 5%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總統賴清德今(20)日上午出席「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並發表演說。賴清德指出,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台灣與世界正同時面臨極端氣候與威權體系擴張兩大挑戰,他特別強調,台灣不會向侵略者低頭,將持續提升國防力量,國防預算將達GDP 3.32%,預計在2030年以前達到GDP 5%的目標,並強化社會韌性,目標是以實力維護和平。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面對雙重挑戰:自然災害與威權擴張
賴清德在致詞中表示,台灣和世界正同時面對兩大挑戰。首先是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考驗著各國的基礎建設、糧食安全與公共衛生,突顯出「韌性」不僅是安全議題,更是民生與社會穩定的基礎。
其次是以中國為首的威權體系,正透過軍事侵擾、混合戰手段等方式,試圖滲透、破壞民主社會,並逐漸改變區域現狀。他強調,面對這兩大挑戰,台灣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
強化韌性五大工作主軸 國防預算將達GDP 3.32%
賴清德回顧,去年9月26日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以來,已提出「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及「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三個強化方向,並建立五大工作主軸,包含民力訓練、物資調度、人員安全、醫療避難及資通金融防護。
他提到,過去一年已將這些主軸轉化為具體行動,透過桌上兵推與實地操演,讓中央、地方政府與民間社會同步參與。政府更首次將防災與防衛結合,在漢光演習期間同步舉辦「城鎮韌性演習」,目標是強化軍民整合的運作能力。賴清德宣布,未來漢光演習與城鎮韌性演習的月份,將訂為「國家團結月」,鼓勵全民參與。
賴清德進一步指出,為了提升國防力量與社會韌性,明年度國防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達到GDP的3.32%,並預計在2030年以前達到GDP 5%的目標。此外,也編列了新台幣1,500億元的預算,用於提升儲備物資、資通安全設備、無人載具、防災協助中心及地下避難空間等。
新版全民國防手冊發布 捍衛自由民主
賴清德表示,面對威權國家的集結挑戰,國際社會也都在加速準備。他舉例,歐洲多國正提升防衛預算,並向人民發布民防與生存指引。
他宣布,國防部已發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這本手冊不僅提供避難與平時整備指引,也清楚告知民眾,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關於國家戰敗或政府投降的訊息皆為「假訊息」。賴清德強調,身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他向國人與國際社會表明,這是台灣捍衛自由民主、永續台灣的決心。
感謝國際友人支持 台灣將持續在世界發光
賴清德特別感謝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隊伍參與國家防災日聯合演習,以及在今日論壇擔任講者的專家學者。他表示,這些寶貴的知識與經驗將協助台灣深化政策設計,並促進與國際社會更緊密的連結。他也向美國在台協會、歐洲經貿辦事處、英國在台辦事處等代表致謝,感謝他們展現對台灣的重視。
賴清德最後總結,面對威脅,台灣人不會向侵略者低頭,將持續捍衛得來不易的生活,並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他誓言,中華民國台灣將永遠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