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也會脂肪肝! 暑假「這些壞習慣」讓13歲弟肝功能飆高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快樂的暑假已過一半,不少兒少3C不離身,從早上起床一路吃飯配手機、電動到晚上,有名13歲青少年因此出現,肝指數和三酸甘油脂等指數超標、胰島素阻抗等現象。醫師提醒,要避免兒童與青少年罹患脂肪肝,可從彈性安排3C時間、鼓勵孩子多動、調整飲食習慣、建立規律作息,及注意警訊並及早檢查等5大策略著手。 2025/08/02 15:26 生活 醫藥
爽吃垃圾食物當生活小確幸 醫示警「吃5天反應就變鈍!」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明天是「國際垃圾食物日」,盡情享受高糖、高鹽、高脂的垃圾食物,或許可當作生活小確幸;醫師提醒,食品工業刻意調配糖、鹽與脂肪比例,讓食物嚐起來達到最令人愉悅的狀態,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短暫快感,不知不覺吃下更多;更有研究顯示,攝取短短5天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就可能影響大腦運作,讓人反應變鈍、快樂感下降。 2025/07/20 13:03 生活 醫藥
美泰兒推第1型糖尿病芭比娃娃 盼增進對病友的包容及同理心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美國玩具製造商美泰兒公司(Mattel)周二(7/8)推出腰間掛著胰島素幫浦,手臂上有連續血糖監測儀的第1型糖尿病芭比娃娃,手上的藍色小包包裝著可補充血糖的零食和可看血糖數值的手機,希望增進孩子們對全美約30.4萬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的第1型糖尿病的認識,盼增進對病童的包容與同理心。 2025/07/09 22:20 國際 熱搜話題
打呼不只是睡不好! 未及時治療恐釀失智、中風、癌症等健康風險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打呼不只是睡不好,更是嚴重的健康警訊!三軍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孟繁俊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被忽略,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甚至失智與惡性腫瘤等一系列健康風險。 2025/06/18 17:41 生活 醫藥
臥床8旬婦全身瘀青!3月住院5次 家人見監視畫面「微笑女變惡魔」氣炸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烏日區一名長期臥床的8旬奶奶,因家人忙於工作,今年3月向彰化一家公司聘雇外籍看護照料,隨後陸續發現奶奶臉部、身體出現不明瘀青,短短3個月就住院5次,家屬仍堅信「人性本善」,直到月初為確認奶奶是否有施打胰島素,查看住家內監視畫面,驚見常保微笑的外籍看護,私下竟對臥床奶奶殘忍施暴,痛斥看護「比惡魔還可怕」,崩潰向警方報案,追究動粗外籍看護刑責。 2025/06/04 12:44 社會 突發現場
英國70歲強制更新駕照 申請人須主動揭露健康狀況 台灣近期發生數起高齡駕駛人交通事故,引發討論。根據英國規定,一旦駕駛人滿70歲,駕照即自動失效,除非申請更新,且申請人須主動揭露可能導致危險駕駛的個人健康狀況,否則主管機關有權開罰達1000英鎊(約新台幣4萬500元)。 2025/05/26 08:33 國際 熱搜話題
吃不多卻變胖又睡不好!荷爾蒙失衡是關鍵 4招甩中年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年過40歲,明明吃不多卻體重上升,明明疲憊卻總是睡不好,這些變化常與荷爾蒙失衡有關。醫師指出,女性雌激素分泌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導致代謝變慢、易累、脂肪囤積、情緒起伏;男性長期壓力大會「搶走」製造睪固酮的原料,造成睪固酮下降,進一步影響專注力、情緒與脂肪代謝變差。 2025/05/10 10:30 生活 醫藥
糖尿病害骨質如海砂屋!婦跌倒才知骨鬆 健保擴大給付用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83歲鄭女士有30年糖尿病史,今年初在家不慎跌倒後一直腰部疼痛,檢查才發現早罹患骨質疏鬆症。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除了三高,骨鬆也不容輕忽,停經後婦女、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都是高風險族群,出現駝背、變矮超過四公分、站立直視前方時後腦無法貼到牆時,應及早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 2025/05/07 15:54 生活 醫藥
父母肥胖決定孩子體型!媽媽影響力高達4倍 5招全家一起瘦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媽媽們都很注意孩子的健康,卻常因育兒、工作兩頭燒而忽略自身健康,美國研究指出,父母體重與孩子肥胖風險息息相關,尤其母親扮演關鍵角色,爸爸肥胖會讓孩子成為肥胖兒的機率增加 2.89 倍,媽媽則高達4.36 倍,因此,想維持孩子健康,父母也要關注自己的狀態。 2025/05/03 19:11 生活 醫藥
總想吃雞排、洋芋片恐「過勞警訊」 缺鉻讓人嗜甜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總忍不住想來份雞排、洋芋片等高熱量食物,可能不只是嘴饞,而是身體發出「過勞警訊」!家醫科醫師解釋,長期壓力會導致皮質醇過量分泌,生理反應傾向攝取高熱量鹹食,缺乏調節胰島素的鉻元素則會讓人想吃甜食,缺鎂與維生素B群可能對巧克力或含咖啡因食物強烈渴望,缺鐵使人不自覺愛嚼冰塊。 2025/04/19 10:0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