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明送出韌性特別預算!40艘海巡艦艇、反恐裝備、防災倉庫入列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海緊張局勢持續,因應中國頻繁灰色地帶侵擾,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規模5700億元的韌性特別預算,其中1500億用於國土安全韌性,包括籌建無人載具、增建40艘海巡艦艇、設立村里防災協作中心,及完善防空避難所設備等。 2025/09/10 21:00 政治 黨政要聞
銀行放款限制排除新青安 財部要求公股行庫加速排撥 財政部今天召開公股金融事業例會,討論銀行放款限制排除新青安後續精進措施,財政部會中提醒公股行庫加速排撥處理,未來將要求其定期回報消化情形,並由國庫署統一控管。另外,行政院會明天擬通過普發現金在內的韌性特別預算,財政部也督促公股行庫積極配合辦理、協助宣導。 2025/09/10 20:45 財經
罷免公投落幕|賴清德曝卓榮泰多次請辭 提行政團隊啟動4大調整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大罷免第二波投票結果,7藍委不同意罷免票全超過罷免同意票,罷免案再次吞敗,而「核三重啟」公投雖未過關,但同意重啟的人數是不同意者的近3倍之多,總統賴清德晚間就投票結果發表談話,吐露閣揆卓榮泰多次向他請辭,但台美關稅尚未底定,有許多國家重大政策需穩定推動,他希望卓榮泰堅守崗位、承擔重任。行政院表示,卓揆會依照總統指示進行「四項調整」,並將在下週啟動人事改組。 2025/08/23 19:54 政治 黨政要聞
國防預算9495億占GDP3.32% 防衛韌性納軍購「草案已送政院」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日前預告明年度國防預算占GDP超過3%,行政院會今拍板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其中國防預算新台幣9495億元,占GDP3.32%,較今年度增加1768億元、年增22.9%。外界關切是否將提出新的軍購特別預算?國防部主計局長謝其賢中將表示,國防部8月8日已將「防衛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送進行政院審查,未審定前,相關總額上限、分年額度,暫無法說明。 2025/08/21 17:00 政治 黨政要聞
總預算撥補勞保1200億、未挹注台電 經濟部回應電價調整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行政院會今天通過115年度總預算案,受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貨物稅制調整及關稅影響,明年總預算歲入編列2兆8623億元,結束連4年成長,而歲出提升至3兆350億元,歲入歲出短差1727億元,加上債務還本1265億元,須融資調度財源2992億,再加上特別預算案1008億元,合共須舉債4000億。 2025/08/21 15:30 政治 黨政要聞
普發1萬最快9月領!鍾年晃反對:提前宣布賴清德進入「看守階段」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行政院今天院會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其中「普發1萬元」確定不排富,特別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執行發放作業,7個月內發放完畢,黨政人士強調,若朝野有共識,估算時程9月就有望普發現金。對此,媒體人鍾年晃強烈反對,認為是萬萬不可的行為,「這次讓藍白得逞,將來他們只會需索無度。」「如果這次再讓步,無異提前宣布賴清德總統已經進入看守階段了。」 2025/08/14 20:45 政治
川普消息太震撼!政院今抽掉韌性特別預算案 「普發1萬」懸而未決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立法院7月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刪除政院版的「撥補台電1000億元」,新增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已經總統公布後生效,行政院昨公布二度調整今日院會議程,相關特別預算最終列入,但今早院會召開前又再度校正,拿掉韌性特別預算的案子。 2025/08/07 11:10 政治 黨政要聞
台射3支箭突圍全球變局 國發會:「AI新10大建設」組主權AI國家隊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全球經貿陷入劇烈轉變,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中央啟動AI新10大建設、4100億元韌性特別預算、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等3政策,有望在全球新局勢中再造台灣優勢,並預告台灣將組「主權AI國家隊」。 2025/07/02 15:47 財經 產業脈動
不挺1500億國土韌性預算!朱立倫曝原因 支持國防預算達GDP 3.5%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團結十講昨來到第4場,主講「國防」批評在野黨刪凍國防預算金額史上最高,更嘆在野黨支持普發1萬,但若1500億國防韌性特別預算,加上1千億補助台電不漲價,這才對吧。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重申,國民黨支持今年度國防特別預算,包括重大軍事採購、加強國土防禦韌性、社會安全韌性,即便金額高達3.5%也支持。至於1500億特別預算國民黨認為不應盲目接受放在振興經濟方案中,這牛頭不對馬嘴。 2025/07/02 14:43 政治 黨政要聞
台灣藥品隱藏供應鏈危機 中國進口原料佔3成最大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所有西藥製劑都需要原料,美國發現缺抗生素的原料須自中國進口,為解決缺藥危機,美國總統川普透過關稅與最惠國待遇藥價,逼迫藥品回流美國生產,各國也鼓勵藥品生產在地化因應。除了中國佔台灣進口原料藥3成之外,進口藥品1/10藥品來自美國,面臨全球缺藥、搶藥大作戰,台灣也應有藥品供應鏈的危機意識。 2025/06/06 20:40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