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產業不會憑空誕生 需關注多元化與基礎建設均衡發展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23日)表示,從個人電腦到智慧手機時代,台灣產業緊密連結全球數位與資訊產業鏈,產業不會憑空誕生,必須經過技術、資金、人才的累積,以及生態鏈的建立。對國家層面而言,經濟發展需要強化教育、金融、法律及基礎建設,法規與環境也需健全,否則即使擁有技術,也可能困於實驗室,難以推動產業化。 2025/10/23 15:51 財經 產業脈動
地震、戰爭、預言嚇跑旅客!泰國旅遊第4季回溫 華航清邁增班天天飛 【記者陳怡文/泰國報導】中華航空自1967年10/5開航台北-曼谷航線,為華航最早拓展的國際航線之一,至今已深耕泰國市場近60年,是華航客運量排行前十名國家,但今年陸續受到地震、戰爭、預言嚇跑旅客,第1、2季不好,第3持平,第4季恢復去年水準甚至更好,9月、10月載客率回升明顯,今年泰國航線整體平均載客率約8成至8成2,華航目前營運台灣-曼谷航線每日5班,包括桃園-曼谷每日4班、高雄-曼谷每日1 班,每週合計35班次,而供給會創造需求,因此10/26冬季班表起,桃園-清邁由1周4班增加至7班。 2025/10/23 10:00 生活 旅遊
蕭美琴坦言「台灣工業之母」受多重壓力特辛苦 允諾政策支持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副總統蕭美琴今下午到台中出席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活動,她表示,工具機是台灣工業之母,是能隨時代變化、人類需求不斷調整及轉型的產業,台灣面臨美國對等關稅壓力,也面對對岸產能過剩、低價競爭情形,工具機產業特別辛苦,她允諾,政府會提出對策、持續扮演堅實後盾,和大家一起克服難關。 2025/10/14 21:31 政治 黨政要聞
國慶演說|賴清德:今年經濟成長上修至5.1%超越中國 台股市值全球第8大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10)日在國慶日文告中指出,2025年是「台灣崛起的一年」,儘管全球局勢動盪、挑戰重重,台灣仍展現強大韌性與實力,不僅經濟表現亮眼,更在區域中脫穎而出。 2025/10/10 11:32 財經 產業脈動
關稅政策落地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投信看好台股第4季表現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今年以來,全球市場情緒因關稅政策反覆與地緣政治衝突而波動不定。不過,隨著主要國家逐步明確關稅措施,市場不確定性顯著降低。群益投信指出,政策穩定加上聯準會重啟降息循環、企業陸續上修獲利展望,帶動第3季股、債市同步上漲。展望2025年第4季,群益投信認為,政策面與基本面雙引擎將支撐經濟溫和增長,AI產業持續活絡,為市場提供穩固成長後盾。 2025/10/06 11:42 財經 股市基金
關稅談判|鄭麗君喊計算複雜駁「晶片五五分」 提台灣模式:幫美打造產業聚落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政院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率談判團隊昨返抵台灣,今天立刻召開記者會說明9月25至29日跟美方進行第五輪實體磋商情形,鄭表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的「晶片五五分」構想,半導體計算相當複雜,不會以此方向來討論,並重申我方過去沒承諾、未來也不會答應。我方向美方提出「台灣模式」,願憑藉台灣科學園區的經驗,透過台美G2G合作,在美國協助打造產業聚落,來降低企業成本、投資風險,創造三贏局面。 2025/10/02 14:28 政治 黨政要聞
美商務部長「台美晶片五五分」淪空想 鄭麗君抵台疾呼:不會答應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近日率談判團隊赴華府跟美方磋商,針對美國商務部長Lutnick日前提出台美晶片「五五分」的構想,鄭麗君今返國澄清「這是美方的想法,我方談判團隊從來沒有做出五五分的承諾」,強調這跟台美雙方正在磋商中的供應鏈合作投資方向不同,並重申「我們從未做出五五分的承諾,也不會去答應這樣的條件,我們絕對會審慎以對」。 2025/10/01 10:29 政治 黨政要聞
波蘭成為台灣無人機最大買家 採購額暴增原因曝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在俄烏戰爭的推動下,與俄羅斯接壤的波蘭正積極強化國防實力,並降低對中國大陸零組件的依賴。截至8月底,台灣出口的無人機中有將近60%的產品都賣到波蘭。 2025/09/25 16:38 國際 寰宇要聞
龔明鑫:高市府已核准興達新1號機組重新啟動 但要停掉備用燃煤電廠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主持第1510次業務會報,他在會前受訪,針對巨大昨被美國美國海關指稱涉及強迫勞動,對其台灣製造據點輸美產品發布暫扣令,龔明鑫表示,經濟部第一時間已與勞動部溝通,會盡量協助企業,至於巨大有跟經濟部貿易署署長聯絡,認為有說明的必要,經濟部會代為聯繫美方讓巨大有說明的機會。 2025/09/25 15:43 財經 產業脈動
普發1萬可貢獻0.4~0.45個百分點 台經院估今年經濟成長挑戰5% 台經院今天發布8月3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其中製造業連續2個月走揚。台經院分析,今年以來,影響製造業的關稅、匯率以及中國產能過剩等3大變數衝擊減退,廠商展望未再下滑,加上人工智慧(AI)需求續熱,可望帶動今年經濟成長率挑戰5%。 2025/09/25 14:13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