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士控霸凌!IG紀錄生活遭解職、長官嗆「就是要辦你」 海軍不認嗆告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有退役的海軍中士在個人社群帳號指控,遭到海軍艦隊指揮部長官霸凌,更一度被調職,投訴國防部長信箱後,才確定調職有瑕疵而取消,更指控長官撂話嗆「不用證據,我就是要辦你」,更被影射是中共同路人。對此,海軍艦隊指揮部則駁斥,指控事項與事實不符,未影響個人權益,甚至撂話將適時採取適法措施,以正視聽。 22分鐘前 政治 黨政要聞
分析|232調查及半導體關稅才是「大魔王」 專家指這點對台積電有利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美國白宮昨公布台灣對等關稅20%,市場多以負面解讀,政府則出面強調雙方還持續協商中,20%不是最終的數字。不過,有專家指出,事實上對等關稅僅佔對美出口比重的25%,「大魔王」是尚未公布的232調查及半導體關稅,將影響到75%對美出口。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認為,要課到半導體關稅不僅很複雜,也會影響到美國的汽車等終端產品售價、甚至衝擊到美國的GDP及稅收,因此川普對如何課半導體關稅可能會更加謹慎。 2025/08/02 19:03 財經 產業脈動
產業觀察〡東南亞三國成為PCB新戰略重鎮 但有3大挑戰需克服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東南亞地區憑藉其地緣優勢與政策利多,儼然成為全球電路板製造的戰略重鎮,其中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三國,2024年PCB產值合計86億美元,佔全球10.8%,顯示其擁有龐大的成長潛力,不過然東南亞PCB產業也同時業面臨製造能量不足、人才短缺與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諸多挑戰。 2025/08/02 18:32 財經 產業脈動
無視歐盟抵制!中國大陸電動車席捲歐洲 市占率直逼賓士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儘管歐洲領導人不斷抱怨中國大陸的便宜電動車大量湧入,但這種抵抗和相關抵制可能一點用也沒有,因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越來越受歡迎。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的汽車新車註冊量佔比高達5.1%;相比之下,昔日備受豪華車主喜愛的賓士(Mercedes),上半年新車註冊量也僅達到5.2%。 2025/08/02 18:31 國際 寰宇要聞
昔日零售霸主家樂福市值曾高於LVMH 如今卻不到其4%!為何會走向沒落?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家樂福集團(Carrefour SA)是法國大型超市的先驅,50多年前雄心勃勃地擴張,將家樂福品牌銷往全球各地,其市值一度高於奢侈品帝國 LVMH。 2025/08/02 18:05 財經 產業脈動
美學者:台灣20%稅率算不錯仍有望調降 半導體恐課15%關稅 美國將對台灣課徵20%關稅,台美談判「未完待續」。美學者今天分析,20%關稅算不錯的中間值,台灣稅率並未比區域內其他競爭對手高太多,且低於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宣布的32%;也有學者認為,仍有轉圜餘地,後續可能再調降。 2025/08/02 17:03 財經 國際焦點
柬埔寨讚促成柬泰停火有功 將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柬埔寨與泰國7月24日爆發嚴重血腥衝突,之後在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威脅下,雙方重回談判桌,並於周一(7/28)達成停火協議。柬埔寨周四(7/31)表示,將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協助柬泰達成停火協議,結束近期的邊境衝突。 2025/08/02 16:03 國際 東協萬象
地方普發現金有譜?國民黨立委開第一槍「可討論」 要沒需要的別領1萬元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總統府昨正式公告《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正式拍板。不過有網友私訊國民黨立委羅明才的Lin官方帳號,詢問「普發現金是否違憲」,卻得到肯定回答。羅明才昨緊急報警, 今更表示帳號被盜,他說普發現金有需要的就去領,沒需要就留給國庫,至於地方是否也要普發現金,他個人認為「行有餘力的時候,可以進一步討論。」 2025/08/02 14:27 政治 國會攻防
「核電便宜穩定為何不用?」侯友宜催票823 蔣萬安批罷免偷走去年選票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國民黨726大罷免大獲全勝,全黨士氣大振,接下來的823第二波7立委罷免案,也喊出1席都不能少。今天藍委羅明才舉行反罷免後援會成立大會,黨內大咖盡出,台北市長蔣萬安致詞時痛斥大罷免「沒收去年民主、偷走去年選票,我們不同意」、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提到,823除了罷免還有核三重啟公投,「台灣是小小多山國家,不能缺電」。 2025/08/02 13:21 政治 黨政要聞
周末精選|台灣關稅有望談到10~15%? 專家指3議題還有協商空間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美國政府公布台灣關稅為20%,高於日、韓,總統賴清德昨親自主持記者會稱僅是暫時性關稅,對於關稅議題,資深證券分析師許博傑指出,目前雙方仍處於第一階段協商,儘管初步設定關稅為20%,但在後續磋商中仍有調整空間,「預期最後有機會談到10%到15%左右的水準」,他認為,台灣出口結構以高科技產品為主,美方若對此類產品課過高稅率,最終將由美國本土企業承擔成本,長遠來看不具合理性。 2025/08/02 12:43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