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出沒!白川鄉合掌造設施取消夜間點燈 秋田要求自衛隊支援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日本近期屢傳熊隻出沒,今年已導致破紀錄10人喪命,也為紅葉季賞楓帶來不確定風險,歧阜縣世界遺產白川鄉野外博物館「合掌造民家園」宣布取消10月底至11月初的夜間點燈活動。岩手縣和秋田縣這兩天也接連發現疑似遭熊襲擊遇害的遺體,兩縣警方提醒人們加以警惕。秋田縣知事周二(10/28)請求政府派遣自衛隊協助,新上任的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已做出回應。 2025/10/28 15:25 國際 熱搜話題
日本「鐵娘子」高市早苗政府上路 小泉進次郎出任防衛大臣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中央社】日本自民黨黨魁高市早苗今天(10/21)晚上經日皇德仁正式任命為日本第104任首相,高市內閣正式上路,重要閣員包括由現年44歲的小泉進次郎出任防衛大臣、茂木敏充再任外務大臣、木原稔接內閣官房長官(日本政府發言人)。 2025/10/21 18:46 國際 寰宇要聞
「第一位日本女首相」出爐 高市早苗締歷史!月底將迎川普來訪 【編譯張翠蘭/綜合報導】日本迎來第一位日本女首相!64歲自民黨總裁(黨魁)高市早苗周二(10/21)在眾院全體會議的首相指名選舉中,當選成為憲政史上首位女首相。高市將立即著手組閣,晚間將召開記者會說明經濟對策及今後的施政重點政策。另外,美國總統川普證實近期將赴日訪問,屆時川普與新上任的高市將會晤,討論關稅、投資和防衛費等議題。 2025/10/21 12:59 國際 寰宇要聞
日本10/21臨時國會可能選新首相 高市早苗能否當選仍在未定之天 【編譯陳怡妏/綜合外電】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今天(10/14)告訴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計劃下周二(10/21)舉行臨時國會,屆時將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推選新首相。尋求成為首位女日相的自民黨黨魁高市早苗已開始籌組內閣人事,將起用黨魁選舉對手小泉進次郎擔任防衛大臣、茂木敏充擔任外務大臣,但3大在野黨仍在談判是否共推首相候選人,盼藉由眾院人數優勢碾壓自民黨,奪下執政權。 2025/10/14 16:32 國際 寰宇要聞
小泉進次郎敗選內幕曝光 老爸道破太早參選、投票前夕爆「先慶功」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中央社】日本政壇金童、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日前角逐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黨主席、黨魁)失敗,話題仍持續延燒,他的父親、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周二(10/7)不留情指出,兒子進次郎「太早出馬參選」。不過如今又傳出,小泉陣營原以為勝券在握,竟在投票前一晚就舉辦類似「慶功宴」的聚會,引發其他陣營高層不滿。 2025/10/08 17:10 國際 熱搜話題
逾86%日本人期待第一位女首相 傳高市早苗擬命他回鍋外相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日前當選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黨魁),很有可能在本月15日臨時國會獲選為下任首相。根據周日(10/6)公布的最新民調,86.5%受訪者期待迎來日本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另外,知情人士透露,高市已展開新的人事安排,傳出有意起用自民黨前幹事長茂木敏充擔任外相、與台灣關係友好的前防衛相木原稔擔任官房長官。 2025/10/06 15:26 國際 寰宇要聞
分析|小泉進次郎二拚自民黨魁失利認「不足」 3大原因成硬傷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44歲政壇金童小泉進次郎在周六(10/4)的執政黨自民黨黨魁選舉中落敗,錯失問鼎首相大位的機會,他向支持者致歉,並稱會「正視自身能力的不足」。分析指出,小泉選舉期間陷入網軍風波,成為敗選主要原因。 2025/10/05 12:05 國際 熱搜話題
小泉進次郎拚自民黨總裁吞敗 兄長孝太郎:鬆了一口氣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出身政治世家的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二度角逐自民黨總裁(黨魁、黨主席)選舉吞敗,他的哥哥、演員小泉孝太郎周六(10/4)在結果出爐後接受日媒採訪時,坦言「鬆了一口氣」。 2025/10/05 10:45 國際 熱搜話題
高市早苗料成第一女首相!朝野齊祝福 賴清德嗨喊:盼台日邁入新階段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今舉行黨魁選舉,經過2輪投票,由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力克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當選首位女黨魁。我國朝野政黨相繼表達祝福,總統賴清德也表達恭賀,期盼深化台日關係邁向新階段。 2025/10/04 16:06 政治 黨政要聞
周末精選|自民黨新黨魁可望拿下日相辦公室鑰匙 日本5年換4位首相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周六(10/4)舉行總裁(黨魁、黨主席)選舉,64歲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當選,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這將是日本5年內迎來的第4位首相,也將是日本迎來第一位女首相。然而上任後勢將面臨卸任的石破茂相同艱鉅挑戰,包括淪為眾參兩院少數派的困難執政、處理緊張的美日關係、應對通貨膨脹與生活成本危機。同時,下任日相對台灣的態度也成為關注焦點。 2025/10/04 15:42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