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濃度十年升逾十倍!思覺失調風險高達8成 超越安非他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大麻絕非天然無害!精神科醫師示警,大麻主成分濃度在過去十年上升超過10倍,短期使用就會造成記憶力受損、運動協調和判斷力出問題,長期或重度使用除了成癮,還會造成慢性支氣管炎、認知功能障礙,增加精神病風險。研究發現,現在思覺失調症患者,有更高比例與大麻使用相關,大麻造成思覺失調的風險遠高於安非他命。 2025/07/27 09:30 生活 醫藥
黃仁勳從市值登頂、輝達待遇談到「蘋果有沒有求助」 自曝用Pixel原因、思念愛犬想家了 【編譯于倩若/綜合報導】黃仁勳7月16日在北京鏈博會期間的媒體交流會,從中國大陸市場、H20,談到輝達市值登頂以及「蘋果有沒有向輝達求助」等問題。陸媒《騰訊科技》整理交流會完整實錄,黃仁勳誠意十足,馬拉松式地回答了50多個提問,對各種話題進行全面回應。 在被問到相關問題時,黃仁勳揭露他用的是Google Pixel手機,也分享了歷經輝達一度瀕臨倒閉到全球市值第1,其實早從輝達25年前上市後,他已經變得非常富有,對個人財富如今隨輝達登頂而暴增,表現得相當淡然。 他也透露他會同時使用OpenAI、Gemini Pro、Claude和Perplexity這4個AI工具,向它們提出相同問題,透過比較來獲得更全面的見解。 2025/07/18 10:45 財經 產業脈動
DeepSeek風光不再!使用率由50%跌至3% R2模型發布時間延 中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今年初推出大型語言模型,標榜低成本也能訓練出強大AI模型,震撼全球。中國媒體報導,DeepSeek使用率從今年初的50%暴跌至目前的3%,原本預計今年5月推出的新R2模型,目前未見蹤影。 2025/07/11 16:37 國際 熱搜話題
AI當神探!北榮「智慧腦影像」 助破思覺失調「我沒病」心魔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2》中,演員黃鐙輝飾演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疫情期間發病,認為「外面都是複製人跟病毒,醫生都是複製人、都是假的」。醫師指出,這個疾病過去只能用行為學判斷,但台北榮總團隊應用AI開發一套輔助評估的「智慧腦影像平台」,準確率高達91.7%,讓家屬和病人了解大腦的變化、增進病識感,提供客觀的治療指標,更拿下有「創新界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愛迪生獎。 2025/07/02 17:38 生活 醫藥
人們高度信任ChatGPT連阿特曼也吃驚 坦言「它應該是你不太信任的技術」 【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對人們高度相信ChatGPT感到吃驚,因為「它應該是你不太信任的技術」。 2025/06/27 07:20 財經 國際焦點
父患帕金森出現幻覺!苗可麗配合演戲「他被綁架快報警」:爸爸別怕有我在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台灣失智人口突破35萬人,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都屬於不同的失智症類型。藝人苗可麗透露,爸爸罹患帕金森氏症後出現幻覺,常常指著角落說有人,或者說地上都是水要小心走。她從否定、爭執到現在接受還演戲,認為想盡辦法拉出來,不如融入他的世界,一句「爸爸別怕,有我在」表達對父親的愛,令人感動泛淚,感動萬人。 2025/06/23 15:21 生活
林芳郁失智!狂繞大安森林公園13圈30公里 她親睹一幕「眼睛不敢移開」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曾任衛生署長,也是國際公認的心律不整與瓣膜整形手術權威的醫師林芳郁罹患失智症5年,其妻林靜芸出書「謝謝你留下來陪我」,引發醫界與社會關注。林靜芸並透露,林芳郁曾經堅持外出散步,短則3公里,長能達30公里,有回繞了大安森林公園13圈才停下。 2025/06/22 10:23 生活
逾35萬人失智!8徵兆揪出極早期 趴趴走已是中期「動腦社交延緩退化」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患失智症引發各界惋惜,我國失智症人口已超過35萬人,其中阿茲海默型占六成。醫師指出,極早期徵兆可能有判斷困難、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重複相同問題、不會使用遙控器等小型3C、忘記正確的年月份、處理複雜財務或記住約會時間有困難,中期病人會不分晝夜趴趴走,多動腦、社交可減緩退化速度。 2025/06/22 10:12 生活 醫藥
K他命超傷膀胱 泌尿醫曝慘例:36歲膀胱容量竟不到正常人20%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科技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日前遭《紐約時報》報導,去年選戰期間大量K他命,導致膀胱出問題,他本人予以駁斥。泌尿科醫師指出,K他命對膀胱的破壞極為嚴重,曾有位36歲男性患者長期頻尿每15分鐘就得上一次廁所,原來是使用K他命,導致膀胱容量不到一般正常成年人的五分之一,建議轉介醫院接受膀胱水擴張手術以及戒斷治療。 2025/06/08 10:29 生活 醫藥
不再瞎掰!MIT衍生公司推出解決AI「幻覺」平台 讓它學會說:我不確定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隨著大眾日益仰賴人工智慧(AI)提供資訊並做出關鍵決策,AI「幻覺」(hallucination)問題的危險性也隨之升高。這種「幻覺」會產生看似真實卻具誤導性的資訊,一旦應用在如病患癌症治療計畫等關鍵領域,恐導致難以想像的嚴重後果。為此,麻省理工學院(MIT)衍生公司Themis AI推出解決方案,教導AI不要亂揣測。 2025/06/07 17:44 國際 寰宇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