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只是小感冒!未滿1歲男童染「這病」住院10天 媽:康復仍落下病根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謝小姐回憶,今年4歲的大兒子在11個月大時感染RSV,原本以為的小感冒在幾天內急速惡化住院,「那10天裡度日如年」,孩子只能待在狹小的氧氣帳內,大人們也得輪班照顧,後來也落下了氣管的病根。醫師指出,一歲以下的嬰兒染病,相對於流感的重症與死亡風險,恐分別激增16倍、5倍,未來氣喘的風險還會增加3倍之多,應該盡力避免2歲前的RSV感染。 2025/10/16 11:39 生活 醫藥
台灣早產率逐年上升!遠高於日本 小兒名醫盼從4方向改善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早產率卻節節上升,2024年達到11%,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指出,台灣早產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高於日本,建議針對高風險孕婦建立追蹤管理系統,效法日本建立順暢的轉診系統,確保高風險產婦能及時被轉送至具備照護能力的醫院,早產兒居家照護設備納健保給付、發展遲緩更好地銜接至早療系統。 2025/10/05 09:41 生活 醫藥
子宮內膜癌三期竟得自費化療 4弱勢癌症「藥少又被限縮」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54歲愛麗絲從科技業退休,去年發現陰道偶有深褐色分泌物就不斷追蹤,竟在短短半年內確診子宮內膜癌三期且擴散淋巴,更想不到的是「子宮內膜癌病人卻連化療都要自費」。癌症希望基金會直言,口腔癌、胃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都屬於資源弱勢的癌別,身陷「藥少又被限縮」的雙重障礙,甚至連基礎化療都沒有健保給付。 2025/09/04 18:47 生活 醫藥
有片|「小平安」到院了!紅斑馬接力「前後護車」畫面曝光 媽感動謝協助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一名26周早產兒今天上午從台南成大醫院轉院到林口長庚,由於小生命剛出生仍有呼吸問題,整個過程必須插管,其母焦急地拜託這時段在國道1號上的用路人,「遇到救護車再麻煩禮讓,減少因變換車道導致呼吸管掉落的風險」。該文在社群引發萬人狂推。國道公路警察局聞訊後出手相助,「讓紅斑馬護你一路平安,你一定要加油」,讓眾人感動噴淚。而在今天中午約12時26分左右,「小平安」的媽媽也向大家報平安,表示已經順利到院,非常感謝各界的協助。 2025/08/28 16:37 社會 暖流
市售5款配方奶vs.母乳含糖量 小兒醫連說2次「不合理」 【記者盧麗蓮、陳亮諭/綜合報導】母嬰用品店「媽媽餵」一支影片引爆怒火!聲稱寶寶每天喝的奶粉含糖量高「等於2大瓶可樂」,又指奶粉甜度如「珍奶」,呼籲媽媽餵母奶。兒科醫師陳昱潔列出5款知名品牌配方奶,比較母乳含糖量,發現配方奶並未超出母乳含糖量的範圍值,她連說2次「不合理」,不能用大人飲食的思維去看小嬰兒,也不適合以含糖量來評論母奶及配方奶差別。 2025/08/28 10:18 生活
澎湖滿月寶寶呼吸暫停!直升機避戰機急送高雄 醫護機上抱嬰給氧畫面曝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澎湖縣七美一名出生僅約1個月男嬰,昨(7日)呼吸一度停止,衛生所緊急申請救護直升機,所幸直升機起飛時未受戰機起降影響,急送高雄長庚兒童醫院治療,目前仍住院觀察中。 2025/08/08 14:34 社會 地方大小事
早產兒照護里程碑! 北榮攜手陽明交大建置先進生長曲線系統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早產兒的照護一直是新生兒醫療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之一,「生長監測」更是確保其健康發展的關鍵。台北榮總攜手陽明交大導入30萬筆美國早產兒臨床資料,建置先進早產兒生長曲線系統,全面提升新生兒照護品質。 2025/06/30 18:55 生活 醫藥
七月23項新制上路!全面影響民生權益 《知新聞》一文看清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後天就是7月了,7月起多項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的新制將正式上路,共計23項重大變革。中央社報導,這些新制涵蓋觀光旅遊、交通出行、醫藥照護、日常民生以及地方政府的多元政策,預計將對民眾的生活帶來廣泛影響。 2025/06/29 16:55 生活
兒子「金發」提前2個月早產 歐書誠成新手奶爸笑稱現在是「147特攻」 【記者毛琬婷/台北報導】富邦悍將投手歐書誠近期升格當爸爸,與老婆迎來第1個孩子「金發」,不過兒子卻是比預產期早了2個月出生,經過這段時間照顧終於健康出院,他也笑說現在夫妻倆現在是「餵奶147特攻」,體會到當父母的辛苦,除了希望金發健康長大,也特別想感謝身為職棒球員的另一半需要辛苦獨自育兒,「希望金發長大後要好好孝順媽媽。」 2025/06/14 18:17 體育 野球天地
腸病毒「新生兒殺手型」創6年新高 3天大嬰腦膜炎未脫險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今年國內腸病毒疫情反常在6月還未進入流行期,緊接著放暑假,疾病管制署預估要9月開學才會進入流行期,不過新生兒染腸病毒重症累積6例卻創下六年同期最高,包含上周新增2例僅出生3天大和6天大嬰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分別併發肝炎、敗血症、腦膜炎,目前都已經住加護病房三周尚未脫險。 2025/06/10 20:0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