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718公克生命奇蹟!早產兒茵茵出生3天開胸 化身公主回娘家

出版時間:2025/11/22 19:01
生活 醫藥
林芳如 文章
早產兒茵茵24周出生時718公克,如今亭亭玉立回到台大醫院。陳卓邦攝 zoomin
早產兒茵茵24周出生時718公克,如今亭亭玉立回到台大醫院。陳卓邦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對早產兒而言,每一口呼吸、每一滴母乳都是與時間賽跑的奇蹟。茵茵24周出生時718公克,屬於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後第三天就因開放性動脈導管併發肺出血而接受開胸手術,住院長達6個月,將上小學的茵茵今日裝扮蘇菲亞公主出席台大醫院「早產兒回娘家」活動,感謝醫護人員當年的守護。

台灣出生率下降,早產兒發生率卻不降反升,每100個新生兒約有1個體重小於1,500公克的極低體重早產兒,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曹伯年指出,台大醫院去年出生2,200多名新生兒,其中70-80位極低體重早產兒,還有外院轉診到台大約60-70位,全國統計每年約1,000-1,300個極低體重早產兒。

曹伯年說,早產兒發生率上升原因包括高齡產婦增加、人工生殖若植入2個胚胎,雙胞胎比例增加也會讓早產風險較高,早產兒在成長過程受到壓力變化或感染問題,容易導致器官受傷,常見包括腦傷影響神經發展、壞死性腸炎、視網膜病變,至少需追蹤到2歲,最好追蹤到5歲,評估智力發展、人際互動。

台大醫院今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將上小學的茵茵以大學姐身份出席鼓勵學弟妹,茵茵在24周+6天早產時僅718公克,屬於極低體重早產兒,歷經了呼吸窘迫症候群、在出生後才第三天就因開放性動脈導管併發肺出血而接受開胸手術,所幸能在出生後第九天即移除氣管內管,只靠非侵襲性呼吸輔助慢慢成長,2個半月大時又因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接受眼球內注射藥物治療。

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曹伯年。林芳如攝 zoomin
台大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曹伯年。林芳如攝

茵茵住院6個月後終於回到溫暖的家,出院後在新生兒科門診定期追蹤,雖然因為早期的三度腦室內出血,讓茵茵屬於高風險發展嬰幼兒,但在經過新生兒科門診的固定追蹤、早期療育的介入,以及父母努力地照料復健,現在已經長成身高體重都在第五十百分位以上亭亭玉立的小女孩。

茵茵爸說,太太37歲懷茵茵,醫師一開始就告知早產風險蠻高,特別感謝施景中醫師願意承接我們高風險個案,早產兒在肢體發展上會比足月孩子稍微落後,除了接受醫院安排的復健活動,建議家長時間許可的話,讓孩子參加外面復健中心的活動,不只復健,也讓孩子認識朋友一起玩。

照顧早產兒是一條漫長的路,從重症醫療到出院追蹤,每一個步伐都離不開醫療團隊的專業與家人的陪伴。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表示,早產兒的成長是一段需要勇氣與信任的旅程,看到這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是我們最大的回報,每一位早產兒,都是生命韌性的象徵。

台灣出生率下降,早產兒發生率卻不降反升。陳卓邦攝 zoomin
台灣出生率下降,早產兒發生率卻不降反升。陳卓邦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早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