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薪假大增2471人!重災區製造業 受關稅衝擊翻倍逾6000人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勞動部今(16)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統計數據,全國333家企業、7334人實施減班休息,比上一期統計增加88家、2471人,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另外,受美國關稅衝擊而減班休息有242家企業、6246名勞工,相較於上一期3191人,人數是翻倍。 2025/09/16 12:46 生活 職場
南韓人均GDP今年將被台灣超越!22年來首逆轉 關鍵優勢在「半導體」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根據南韓媒體周日(9/14)報導,官方數據顯示,南韓今年的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為3萬7430美元,將被台灣超越,是時隔22年來首次被反超。韓媒分析指出,這是由於南韓經濟成長趨勢減弱,而台灣得益於半導體和電子產品出口成長快於預期,成為全球經濟中的科技和經濟強國。 2025/09/14 15:58 國際 熱搜話題
不用擔心iPhone Air電池問題 庫克指蘋果這設計可改善續航力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科技媒體9to5Mac今天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參觀位於美國肯塔基州哈羅茲堡的康寧工廠,回應外界對新款iPhone Air續航的質疑。 2025/09/13 15:50 財經 科技新知
何麗梅親曝台積電ESG起源來自張忠謀一張表 永續DNA紮進日常營運中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台積電(2330)資深副總何麗梅今在「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共榮x成長論壇」中表示,台積電自2011年成立ESG委員會以來,真的覺得做出一些成績,包括水資源管理、循環經濟、生態社會共同體。她更親曝14年前,創辦人張忠謀隨身拿了一張紙,清楚畫了一張表,這張表的橫軸上寫著「我們在哪一方面可以對社會有貢獻」,縱軸是說「我們要做什麼事情才可以對社會有貢獻」,這張表也是台積電ESG的起源,把台積電永續的DNA一點一滴地紮進日常的營運當中。 2025/09/12 16:19 財經 產業脈動
解析|美突襲韓廠凸顯亞洲公司簽證短缺 台積電昔加派500人遭反彈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執法人員日前突襲南韓汽車在喬治亞州的合資電池工廠,逮捕近500名有「簽證問題」的員工,美媒周一(9/8)分析指出,川普政府希望加強移民執法力度的同時,還希望亞洲製造業巨頭向美國工廠投入大量資金,然而此次移民突襲行動凸顯亞洲公司難以獲足夠的工作簽證,來招募營運美國工廠所需的人員。文章並舉台積電為例,曾從台灣增派逾500名經驗豐富員工,支援美國延宕的工程進度,卻遭當地工會強烈反彈。 2025/09/09 16:28 國際 熱搜話題
黃仁勳看好人形機器人2年內迎技術大突破 下個「兆級美元」產業來了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人工智慧(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對於機器人發展的願景充滿熱情,認為受惠於AI技術不斷進步,該市場短期幾年內就會起飛,屆時人形機器人就像汽車一樣普遍,「到處都有」,他除了直言機器人是輝達在AI之外的最大潛力成長市場,更發話要致力實現「數以十億計機器人」的未來。而輝達最近發布的「最強機器人大腦」Jetson Thor晶片模組,將成為加速各種機器人應用以及強化能力的利器。 2025/09/09 10:56 國際 熱搜話題
馬斯克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史上最大商機 未來1人至少擁3台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戰略重心正快速從電動車轉向人工智慧(AI)與人形機器人。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預言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是史上市場規模最大的產品,表示全球對這類機器人的需求將達到數千億台。他甚至大膽預測,如果Optimus實現大規模量產,每年可望為特斯拉創造30兆美元(約916兆元台幣)的收入。 2025/09/09 10:55 國際 寰宇要聞
群創旗下睿生光電參加半導體展 展示數位X光檢測與先進非破壞檢測技術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群創旗下睿生光電以「Moving Forward. Set to Soar」為主題,將參與「2025 SEMICON Taiwan 國際半導體展」,展出業界領先的數位X光檢測解決方案與先進非破壞檢測技術。 2025/09/08 18:24 財經 產業脈動
勞動部最新缺工調查出爐 全台27.6萬個職缺:製造業9.2萬最多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勞動部今(8日)公布3月底職位空缺概況調查統計結果,全台共27.6萬個職缺,並以製造業9.2萬個最多、批發及零售業4.7萬個占16.9%居次,住宿及餐飲業2.5萬個占9.1%居第三,三者合占近6成。 2025/09/08 16:01 生活 職場
因應美國關稅!經部加速推動協助企業4大措施 已有逾700件申請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經濟部自8月7日起全面受理「外銷貸款優惠保證加碼」、「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加碼」、「研發轉型補助」及「爭取海外訂單」等四項美國關稅因應措施,協助產業解決資金周轉、強化技術研發並拓展海外市場。措施辦理原則強調「從寬、從簡、從速」,不僅放寬申請資格,也簡化申請流程與文件,目前已有超過700件透過網路或臨櫃完成申請。 2025/09/05 12:20 財經 產業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