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主權基金用於對美投資? 賴清德:基於國際戰略布局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就職滿周年之際,對外仍有美國「對等關稅」未爆彈待拆除,面對國內疑美論,他今透過就職周年談話妙喻,朋友之間難免有摩擦,但終究能夠磨合,只要有信任基礎、誠懇對話,能更加了解彼此,讓交情更深厚。賴清德並宣布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力量,放眼全球,投資國際市場,以推升台灣經濟。

賴清德上午於府內發表就職周年談話,他說,台灣和全球民主夥伴共享民主的價值,並且遵循自由市場原則,共榮發展,「這是我們最大的本錢,也是廣大台商釋放活力與能量的保護傘,更是我們和威權體制最大的區別。」
賴指出,長期以來,台灣和美國以及民主夥伴,積極交流合作,也彼此砥礪成長。朋友之間難免有摩擦,但終究能夠磨合,正如同聖經說:「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朋友之間互相切磋,能夠磨掉缺點,展現優點,即使遭遇意見分歧,只要有信任的基礎、誠懇的對話,也能夠更加了解彼此,讓交情更加深厚。

賴清德說,現在,台灣的市場在全球,舞台在國際;未來,我們會堅持以民主的信念,拓展多元市場。
他闡述,台灣的經濟路線很清楚,會以市場為導向,推動立足台灣、布局全球、加強美國的經濟路線;貿易策略也很清晰,將擴大和美國以外,更多民主自由國家的市場連結,行銷全世界;再者,他指出,台灣的經濟體質必須調整,要兼具出口導向與擴大內需,兼顧科技研發實力與傳統產業升級,兼備強化軟體發展與生產製造。
賴宣布,未來,政府將成立推升台灣經濟發展動能的基金。對外要放眼全球,投資國際市場,政府將成立主權基金,打造國家級的投資平台,充分運用台灣產業的優勢,由政府主導,協同民間企業的力量,布局全球,連結AI時代的主要目標市場。
對內則深耕在地供應鏈,強化產業因應變局的能力,賴清德強調,政府將提升國發基金功能,達到產業再造的目標,協助國內產業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鞏固國內產業的根基。
主權基金用在對美投資?賴清德:因應國際情勢變化
現場媒體詢問,政府從何判定主權基金在台灣現況適合發展,基金未來是否用於對美投資上?賴清德回應,提出主權基金規劃,是基於國際戰略佈局,因應國際情勢變化,對外投資主要考慮前瞻性、必要性,現在剛好是理想時刻,所以提出來。未來法案送到立院,希望朝野給予支持,讓國家政策做到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