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籲「輕症持轉診單加號」 林靜儀:支持醫學中心要求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鼓勵民眾落實分級醫療,台大醫院建議若門診額滿,輕症病人需持基層院所轉診單才能加號,引發醫界討論。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主動在臉書回應,「支持醫學中心要求輕症應經轉診」。

有媒體報導,有民眾近來到台大醫院,發現公告上提到,若門診額滿,輕症病人需持基層院所轉診單才能加號。
台大醫院:是建議非規定
台大醫院對此表示,這是2019年開始的建議,並非新規定,也非強硬進行,若文字上被誤會會再調整。
中央社報導,台大醫院發言人陳彥元表示,這項「建議」實施多年,但在門診看診的主治醫師都知道,可自行決定是否要讓病人加號,院方不會干涉。

林靜儀力挺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在臉書回應此事,「支持醫學中心要求『輕症應經轉診』」。
該建議引起網友熱議,有人力挺「轉診制是必要的」、「也請評估提高輕症急診自費比例,必須有感,杜絕濫用寶貴醫療資源」,另有人認為幾十年的健保習慣養成這狀況,「結構、系統性的問題不改,只是再多一些危章建築!每家醫院都在衝業績,醫療是被製造出來。提高費用,保重病,輕症就不會亂上醫院!走一趟醫學中心像菜市場的門診,健康的佔大多數。」

健保改革 永續關鍵靠2自律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日前接受《知新聞》專訪時就曾提到分級醫療的困境。他指出,台灣健保30年來最驕傲的就是醫療可近性,卻也導致分級醫療難以落實,雖然不同醫院層級的掛號費或部分負擔有點差別,可差別就百元上下,民眾為了看病甘願多出一點錢,沒什麼誘因讓他們改變就醫行為,但他一直鼓吹小病不要到醫學中心,讓醫學中心專心治療重症病人,國外強制轉診制度也未必都好,可能延誤治療。
「健保永續兩大關鍵是醫界和民眾自律」,陳威明說,醫療人員別濫開檢查單和藥品,不該開的刀也不要開,民眾小病先到診所、地區醫院,台灣每年看病次數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多,如果我們自律,就能把多的預算拿去給付抗癌新藥、新科技,否則健保總額再多也不夠大家揮霍。
【推薦新聞】健保改革|永續關鍵靠2自律!醫療投資賠錢做 北榮院長陳威明:人命無價
另外,北榮啟動門診管控措施,包含週六不開診等,週間晚上門診時間也嚴格限制至晚間9時結束,若看不完,醫師要自己管控號碼。

林口長庚:分級醫療轉診患者 具優先權
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表示,院方並未實施輕症患者需持「醫療院所轉診單」才能加號的措施。不過,轉院患者若是透過分級醫療的「雁行計畫」,由基層轉診至長庚門診,掛號流程較具優先權。
長庚門診長期實施限診制度,目的是避免醫師過度疲勞。陳建宗指出,現在的制度下,不會無限加號,上午門診最多加開到下午1點左右,下午門診則大約在5時30分至6時結束。

為何要推「分級醫療」
我國醫療院所的層級,按照衛生福利部分類,目前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分級醫療的目的是讓醫院專注照顧急重症病患,民眾有病先至社區醫療院所就醫,經醫師專業診療後,如病情需要,則轉診至其他院所繼續照護,病患經轉診治療後,應依醫師建議轉回原院所或其他適當院所,接受後續治療。
為了紓解部分醫院擁擠情形,健保署推動雙向轉診制度,並調整門急診部分負擔,期望建立制度,讓醫療資源更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