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立倫卸任國民黨主席 最強總教練撕不掉「太會算」標籤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10月29日,朱立倫在黨中央最後一次主持中常會時,神情輕鬆,語調平穩,像是卸下長期以來的重擔,「我們是一個國民黨,團結一致,台灣會更好」,他以這句話做結,像是給黨員的叮嚀,也是對自己的道別。4年任內,他多次喊話團結,但明眼人都知道,在「內鬥內行」的國民黨,喊團結就是不團結,卸任前他受訪說「黨主席最難是任謗」,想必箇中滋味,恐怕是善於精算的朱立倫始料未及的。
從政未嘗敗績 換柱重創政治生命
現年64歲的朱立倫,學經歷豐富,歷任立法委員、桃園縣長、新北市長與行政院副院長,曾被黨內視為前總統馬英九之後的接班「儲君」。然而,2015年那場「換柱風波」徹底改寫了他的政治命運,更讓從未吃過敗績的他首次跌倒,臨危受命參選總統的他,最終慘敗蔡英文,那是國民黨有史以來最低的得票率31.04%,他也黯然辭去黨主席,離開舞台。
之後朱立倫沉潛一段時間,直到國民黨2018年地方大選大勝後,他再度現身,口氣謙和,卻藏著不服輸的意志,宣布投入2020總統大選初選,然而,這場戰局最終在「韓流」狂潮下結束,他敗給高雄市長韓國瑜,甚至還輸給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再次錯失問鼎大位的機會。
2021重掌黨機器 力扛非議打贏2022
2021年,朱立倫以「改變才有希望」為題,宣布參選黨主席選舉,他以45.78%的得票率擊敗尋求連任的江啟臣,重掌黨機器。那一年他任務艱難,四大公投失利,國民黨全軍覆沒,朱立倫鞠躬道歉,隔年2022地方大選,無預警徵召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一度引發黨內不滿,他為此召開記者會道歉,但最終,國民黨拿下14席縣市首長,獲得多數。那場勝選,也讓朱立倫短暫嘗到「總教練」的成就感。
然而,隨即到來的2024總統大選,卻成為他政治生涯上的另一場煎熬。朱立倫全力推動「藍白合」,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新北市長侯友宜和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之間穿梭協調,從「朱柯會」、「朱柯侯」密會到登記截止前一天的君悅飯店公開談判,最終卻以破局收場。
藍白合破裂 無緣重返執政
那場君悅風波,讓外界看到政治權謀與算計的陰暗面,更讓朱立倫背負戰犯罵名。總統大選最終落敗,國民黨連續12年在野,但立法院則以「52+2」席次重新成為國會最大黨,一場輸贏交錯的戰局,也映照出他四年任期的矛盾,有成績,卻少激情。
2025年,國民黨又遭逢綠營罷免潮。黨中央一度應對失據,釀成「0成案」慘劇,黨內甚至上演公開互嗆,當時還是前立委的鄭麗文痛批朱立倫「爛泥扶不上牆」,逼哭發言人楊智伃,但最終,國民黨團以32:0完封守住大罷免潮,這一戰,雖然低調,卻成了他卸任前的最後防守,事後黨內也有人說,這是對朱立倫遲來的公道。
大罷免被罵爛 32:0還公道
朱立倫常自稱是「最強總教練」,他善於佈局、算計、統整全局,這是他長於體制的優勢,但在充滿激情與對抗的台灣政治裡,「理性」有時成了負擔。他在2024年被質疑「卡侯挺郭」,在2025年又被懷疑「想續任主席」,就連他說出「準備交棒」時,也被解讀為以退為進。或許,他太懂政治計算,以至於少了讓人信任的情感溫度。
去年3月,朱立倫宣布推動黨務組織改造,將黃復興黨部改為「退伍軍人服務工作委員會」,引爆黨內譁然,誰能想到,時隔1年多,當時的末代主委季麟連成為現任主席鄭麗文的靠山,在主席選舉中靠他在軍系穿針引線,擊敗將軍之子、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也讓本來大罷免後氣勢大振的國民黨,再度迎來混沌不明的前景。
太會算標籤難撕下 國民黨改革未竟
朱立倫努力在理性與權謀之間維持平衡,卻兩面不討好,如今卸下黨主席告別前線,4年前當選時,他或許曾想過,有朝一日可一雪前恥,帶領國民黨贏回政權,卻沒想到時不我予,一次錯過就是永恆。他善於盤算,卻少了讓人跟隨的信念;他維持黨的秩序,卻未能開創新局,曾貴為「國民黨太子」的朱立倫,或許不是輸給別人,而是輸給了時代,他選擇用體面收場,但這體面,也成了國民黨未竟改革的註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