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壓力測試出爐!3國銀嚴重情境須增資 5保險業未達標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因素,金管會為了解本國銀行在不利情境下的風險承擔能力,要求38家本國銀行辦理2025年度監理壓力測試,全都過關,但在嚴重情境下,有3家國銀提資本改善計畫後已符合標準,1家完成增資,2家擬發債。

至於近40家壽產業壓力測試結果也出爐,若發生嚴重金融海嘯或是新台幣升值超過8%,有5家保險公司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低於法定門檻,須提增資等改善計畫並提報董事會。
金管會表示,本次國銀測試情境包括輕微情境與嚴重情境。測試因子包括我國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下滑、國內失業率上升與房價下跌,導致信用風險預期損失增加之情境,以及債券、股票、外匯和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導致之市場風險損失情境,並考量存放款利差縮減和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對獲利影響。
另在嚴重情境下,對國內外經濟成長率及違約率、房價及股市下跌幅度等因子,適度提高壓力測試之加壓水準,以檢視銀行在美國關稅及金融市場不確定風險等不利情境下的承受能力。
38家國銀具穩健風險承擔能力
本次壓力測試結果,38家國銀在輕微情境下,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為10.68%、11.85%、13.74%及6.05%,嚴重情境下則分別為9.41%、10.58%、12.35%及5.44%,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上開4項比率應達7%、8.5%、10.5%及3%),顯示國銀在全球整體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仍具穩健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
金管會表示,本次測試顯示在壓力情境下,可能增加損失將對銀行獲利產生一定程度壓力,惟仍在銀行可承受範圍。目前國銀整體備抵呆帳提列情形仍維持在較高水準及資本適足性仍屬穩健,金管會將持續注意銀行整體暴險之風險控管,並督促銀行持續提升資產品質及健全財務結構,以因應環境之變化,充實損失準備及承擔風險能力。
5家保險公司未達標須提改善計畫
至於保險風險測試結果,壽險及產險業整體資本適足率各為298%、349%,淨值比為7.8%及23.6%,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資本適足率200%及淨值比3%),顯示整體壽險業在死亡率、罹病率提高及產險業發生巨災衝擊情境下,具備穩健風險承擔能力。
市場風險測試結果方面,壽險業及產險業整體資本適足率各為245%、419%,淨值比為6.1%及29.4%,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顯示整體保險業在全球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整體風險尚屬可控。
惟有5家公司期初的資本適足率及淨值較低,一旦面臨股債市、匯率風險極端情境下,包含川普關稅因素在內,參考過去金融海嘯,甚至假設台幣升值8%(或美元貶值8%)下,這5家保險公司將未達標,須提改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