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馬太鞍堰塞湖淹沒800公頃農田!農業部提3方向 土沙全清除起碼3年最困難

出版時間:2025/10/12 10:59
生活
問問 文章
馬太鞍洪災過後,有大片淤泥待清。資料照,梁建裕攝 zoomin
馬太鞍洪災過後,有大片淤泥待清。資料照,梁建裕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23下午2時50分溢流潰壩,農業部初步估計,光復跟鳳林兩邊被淹沒的農田約775至800公頃左右,經專家團隊建議,農業部抵定三個方向,其中,若要清除全部土沙,可能要花上3年的時間,這是最困難的,最有效是土地重劃,讓每一塊田能夠有農路、水路,但還須經專家學者及地方農民做充分溝通;外界關心土壤重金屬含量,農業部強調,經檢測30個樣本,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都符合標準。

農田復原利用部分,農田水利署副署長林國華說明,一、有63公頃農田沒有受到災害,已經找了兩口井,每天可以提供1480公噸的灌溉用水,讓農田恢復供灌。

二、遭受淹沒的農田,農業部已經組成專家團隊,進行土壤分析相關安全檢測,檢測結果都是安全的。

三、針對專家提出的意見,農業部有抵定三個方向,1.將全部的土沙清除,可能要花上3年的時間,可能才會恢復,這是最困難的。2.部分移除做原地重建方式,要考慮農田中有獨立戶的部分,會形成窪地,要另外再處理。3.可能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就是土地重劃方式,讓每一塊田能夠有農路、水路,耕作更便利。

林國華強調,後續的3個方向還要跟專家學者及地方農民做充分溝通。

馬太鞍洪災過後,仍有大批鏟子超人協助清理家園。資料照,梁建裕攝 zoomin
馬太鞍洪災過後,仍有大批鏟子超人協助清理家園。資料照,梁建裕攝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補充,農田這次的淹沒,農業部在在後第2天開始就啟動航照等作業,精準將馬太鞍洪災造成的淹沒做定位。

根據定位,後續處理分2層次,一、有部分農田沒有被淹,但渠道淤積無法供水,第一時間找兩口井,做緊急管路灌溉,讓作物繼續生長。

二、針對已經淹沒的農田怎麼處理,初步估計,光復跟鳳林兩邊被淹沒的農田約775至800公頃左右,但被淹沒的厚度有不同等級有些幾十公分,有些達到5至6米。

外界關心土壤重金屬含量,陳駿季強調,檢測了30個樣本,完全沒有對土壤、作物生長、後續栽種食用,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都符合標準。

三、外界憂心表面比較細的耕土會影響作物生長,專家小組探勘30個點位,也進行剖面分析,真正影響的只有表層的3至5公分左右,下面的土層都是粗砂為主,都跟現在的農田接近,最重要的就是,尋找農民最有利。

陳駿季說,外界認為要全部移除,這是最大的工程,因為600公噸的土沙要有暫置點,而且移除非常長,3年是估計,另外,原地重劃,可能會有田中的住宅要如何處理,都要考量。

馬太鞍洪災狀況。資料照,梁建裕攝 zoomin
馬太鞍洪災狀況。資料照,梁建裕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馬太鞍 # 農業部 # 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