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關稅分析|專家解析川普談判手段 就算已達協議也要注意一事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川普最近陸續公布各國的關稅,亞洲國家稅率普遍介於15%到25%之間,台灣關稅也在今天出爐達20%,高於日、韓的15%,不過,總統賴清德今(8/1)開記者會對過人表示,這只是暫時性關稅,還不是最終協議,後續雙方仍會再協調,正在為糧食安全和國人健康議題進行磋商。

LuminousAssetManagement香港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在台灣關稅公布前夕、7/29接受《知新聞》訪問時談到關稅議題時指出,最近在全球貿易議題上有不少進展,近幾周,美國陸續跟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日本敲定貿易協議,關稅都在15%到20%之間。周一早上美國也宣布跟歐盟達成貿易協議,把歐盟進口的產品課徵關稅定在15%。
因為歐盟內部不同國家之間的利益分歧,加上歐盟也是美國最大的區域貿易夥伴,所以美國跟歐盟達成貿易協議,被認為是除了中美貿易談判以外最複雜的一個,美國跟歐盟能夠達成協議,是解決貿易衝突的重要一步。
相關新聞:
賴清德親上火線:20%是暫時性稅率 還在為糧食安全和國人健康磋商
關稅高於20%市場將負面解讀
此外,第三輪的中美貿易談判也落幕,外媒報導,中方表示,雙方同意延長5月中旬達成的90天關稅休戰協議,但未指明延長何時生效及為期多久。
雖然美國宣布對台灣關稅20%,但陳彥甫認為,不排除之後會持續進行協商,從之前已經公布稅率的亞洲國家來看,美國對台關稅在15~20%之間都是可接受的結果,在不確定因素消除後,台股後市還是會有正面反應。
他表示,川普拋出15%為關稅底限的看法,可確定15%應是亞洲各國關稅的下限,而且日本、歐盟的談判籌碼都比台灣好很多,也只能談到15%,台灣要談到比這兩大經濟體更低的稅率,確實是比較不切實際,未來要觀察雙方繼續協商,能否降到跟日、韓一樣的15%水準。
相關新聞:
藍白轟關稅談判黑箱!賴清德曝簽保密協定:一定向國會報告取得同意

台灣恐面臨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
陳彥甫說,若要看對台灣各產業的衝擊,除了看稅率以外,也要觀察其他的條款,從美國跟日本及歐盟達成的貿易協議可作為參考指標,像是日本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歐盟也承諾要投資6000億美元,加上要購買大量的美國飛機、軍火、能源等產品,在這兩個大的經濟體達成協議之後,對後續還在談判的國家造成很大的壓力。
加上日本也要開放美國的汽車及稻米農產品,這也都成為後續包括台灣、南韓關稅談判的一個樣本,可能會被美國要求比較辦理。不光要承諾開放市場,還要承諾投資美國,承諾購買美國產品,用川普的說法就是,「你要用真金白銀來換比較低的關稅,台灣可能也無法避免。」
還有就是美國農產品,陳彥甫說,這是很多國家當初在談判時不願意退讓的點,包括台灣,但是現在看到日本都願意提高美國稻米的進口配額,上周也看到農業大國澳洲願意開放進口美國牛肉,川普更直接點名其他禁止進口美國牛肉的國家要注意,顯然進一步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過去不能進口的,現在要調整,台灣的農業、畜牧業要準備好面對衝擊。
相關新聞:
關稅談判有4大底線!對美投資換低關稅? 賴清德:還在談不能說

行業級別關稅影響更大
目前這些稅率很多都是國家層級的關稅協議,美國各種基於232條款的行業級關稅,現在還在討論中,包括半導體潛在結果還不明朗,雖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說2周內會公布結果,但還不清楚這類關稅跟國家層級關稅如何互動,是往上加還是相互抵消,但以半導體在台灣經濟扮演的重要角色來看,行業級關稅的影響可能會比國家級的關稅更大。
陳彥甫提醒,投資人不應該排除川普政府未來會重新審視已達成的貿易協議,繼續用關稅威脅作為談判手段的可能性,預料後續川普還是會用關稅作為談判的手段,因此關稅議題還會持續延燒。
(原始出版時間7/29 12:53,更新時間8/1 11:20)
【編按】全球金融市場瞬息萬變,股匯債市牽一髮動全身,追蹤專家觀點掌握投資情報。《知新聞》每周推出《投資長觀點》專欄,邀請全球金融投資有10多年經驗的Luminous Asset Management(HK)首席投資總監陳彥甫,獨家專業精闢分析,讓讀者深入了解經濟情勢,掌握投資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