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馬太鞍洪災14人未撤罹難!檢調介入調查 內政部、農業部攤牌完整時序

政治 黨政要聞
2025/09/25 17:08
法亞施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致災,奪走14條人命,搜救人員持續搶救31名失聯者,國民黨花蓮立委傅崐萁第一時間咎責中央,昨天更當面開嗆閣揆卓榮泰,而部分災民則表示未收到任何警報、簡訊提醒,「不是不走,是沒有被通知到」,針對民眾罹難不幸,內政部消防署長蕭煥章表示,地檢署檢察官已介入調查,如沒有照水災保全、通報計劃執行,後續不論是刑事或行政責任追究,都會有調查。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則說,對中央來說,現在要分秒必爭來救災,救災跟災後復原是首要之務。

花蓮光復鄉受馬太鞍洪災影響滿面瘡痍。林林攝 zoomin
花蓮光復鄉受馬太鞍洪災影響滿面瘡痍。林林攝

蕭煥章在政院記者會說明對堰塞湖的因應,內政部長劉世芳親自跟花蓮縣長、副縣長、秘書長通聯4次,民政系統通知14次,消防署傳真通報10次,CBS(細胞廣播)也通報12次,21號早上8點半應變中心二級開設,同日下午3點指揮官、內政部長劉世芳邀集農業部委託的陽明交大、台大團隊續報堰塞湖可能影響範圍,並跟花蓮縣府線上共同研商,確認警報區域範圍。

內政部消防署長蕭煥章。政院提供 zoomin
內政部消防署長蕭煥章。政院提供

蕭續指,22號下午3點,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賴清德到應變中心 跟花蓮屏東台東縣長通話,23號早上四點氣象署在應變中心提報 堰塞湖上游下豪雨,水位急速上升,召開緊急會議後當天早上5點半提出警訊,通報花蓮縣政府跟相關部會,6點開始不斷進行細胞廣播傳訊、電視廣播電台插播,因當地村里廣播有問題,透過警車、消防車出動巡邏廣播。

蕭煥章表示,依照模擬推估,溢流區域可能影響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的1800戶,農業部建議納入馬太鞍溪下游37戶,因此21號即傳達地方政府提醒警戒區域1837戶,地方政府22號開始採取應變,23號13點30分事故發生前,光復鄉收容169位、依親3044位、垂直避難5236位;鳳林鎮收容12位,依親、垂直避難各38、3位;萬榮鄉收容4位、依親18位、垂直避難0位。

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出,縣政府是處理地方疏散的第一線執行工作,在通知方面,22號當天農業部已發布「紅色通報單」,就是「強制撤離」,在此之前也發布過示警性質的「黃色通報單」,農業部都做了。

陳駿季秀出紅色通報單,一共有9頁,記載內容詳盡包括颱風狀況、豪雨量、推估溢流時間、村長與各單位聯絡人電話,「這就是讓縣政府去執行撤離民眾的依據與指引,這絕對不僅是警示而已」,況且災難發生前,中央曾對村民發布8次細胞簡訊警告。

陳駿季表示,農業部預先發布黃色通報單,22後再發布紅色通報單要求強制撤離。施智齡攝 zoomin
陳駿季表示,農業部預先發布黃色通報單,22後再發布紅色通報單要求強制撤離。施智齡攝

媒體詢問,罹難的14位民眾都在強制撤離範圍,多屬長輩困於一樓,有無進一步了解他們未撤離原因,水利署提及堰塞湖水流超過預期4倍之多,是否因先前預期影響後續撤離應對。

蕭煥章回應,昨天確認14位罹難者都在一樓,地檢署檢察官已介入了解,同時也從中央部會取得訊息,事故點是平房或樓房,後續檢察官會調查,至於撤離作業有無照原來水災保全計劃跟通報計劃來執行,後續刑事或行政責任追究都會有調查。

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說明,有關14人不幸罹難部分,檢調已經介入偵辦,對中央來說,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分秒必爭來救災,救災跟災後復原是首要之務。

花蓮光復鄉現況。林林攝 zoomin
花蓮光復鄉現況。林林攝

水利署副署長陳建成說明,馬太鞍溪一百年來流量是每秒2040立方公尺,這次來到8800立方公尺,超過原來設計的堤防容納標準4倍;這次在災前就把開口堤、排水路全部封堵掉。

劉世芳說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仍然一級開設,全力協助花蓮縣府,不管是失聯、災後復原重建工作,秉持院長指示,用最高標準來辦理。

劉世芳進一步指示,馬太鞍警戒區光復鄉、萬榮鄉與鳳林鎮等三個鄉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將協調整合並確認供應相關物資如乾糧、泡麵、飲用水、奶粉、尿布、棉被及必要藥品充足,以確保災民健康與生活無虞。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馬太鞍 # 內政部 # 李慧芝 # 劉世芳 # 蕭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