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仍掐住稀土出口 歐企蒙受重大損失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中國歐盟商會(ECCC)近日表示,北京當局至今仍未提供外國企業穩定獲取稀土的管道,導致至少有1家會員企業因此損失達數百萬歐元。

法新社、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中國歐盟商會周一(9/15)表示,許多會員企業至今仍無法取得清楚且穩定的流程來獲取稀土,其中至少有1家會員損失達數百萬歐元。稀土是製造汽車、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的關鍵礦產。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掌控全球逾69%的稀土產量,並擁有近半數全球儲量。
ECCC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向媒體表示,「我們有部分會員正因這些瓶頸遭受重大損失。我們已經代表會員提出超過140件申請,但至今僅有少數獲得解決。這個問題並沒有消失」。
北京長期將稀土控制權作為貿易談判籌碼。自去年底以來,中國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管制,甚至要求買方提供保證,不得將這些稀土用於軍事用途。今年5月中美達成關稅休戰後,北京開始發放一次性出口許可證。然而,ECCC表示,在6月和7月核准數量回升後,會員們回報表示,要取得出口許可證的難度越來越高。ECCC也強調,即使獲得許可證,仍無法保證能穩定取得稀土供應,這也增加企業營運的不確定性。
歐盟數據顯示,去年該地區有將近一半的稀土進口來自中國,其次是俄羅斯和馬來西亞。在中美角力升溫下,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成為外企最新挑戰。
同時,外國企業對中國的信心自新冠疫情以來持續下滑,當時嚴格的防疫措施重創供應鏈,而中國國內經濟至今依舊疲軟,主要受房地產低迷及產能過剩拖累。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上周表示,在5月至6月對會員進行的調查顯示,外國企業對未來5年在中國發展的信心已跌至歷史新低。研究同時發現,近半數受訪企業已將原本計畫在中國的投資轉往其他地區,其中主要流向東南亞。
歐美企業也警告,預計稀土短缺問題將在第3季浮現,這對今年稍早已遭遇過生產線中斷的企業來說,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