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爭議|學者轟政院及財政部撇責 明知錯誤不提醒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新版財劃法因矛盾無法分配完,政大財政學系教授兼主任陳國樑譴責行政院與財政部,今年3月財劃法通過至今6個月,除了提覆議之外做了什麼?財政部沒自己版本,整個修法過程明知分母等「顯而易見」的明顯錯誤,卻因擔心若提醒被說是政院版本,眼睜睜讓新法通過而產生立法疏漏,現在發生問題又「撇得一乾二淨。」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學者擔心修法「節外生枝」
他建議可先提解釋令訂定細則應急,若覺得不想違背母法,只能修法,但他擔心行政院部門若修法改,可能又要夾帶其他東西,恐怕會「節外生枝」。他也建議應該訂日出日落期限,比如3年後檢討,也建議中央保留3~5%預算衡平使用。
財劃法25年才修法走出一大步,陳國樑說,很難一次到位,至少改變讓地方「轉大人」,有更多自主財源「不用看地方臉色」,也建議訂出指標監督地方財政紀律,避免浪費財源,地方政府有更多錢之後,也應自行支付直轄高中、市立醫院等預算。此外,他指出新版財劃法今年已通過,計算基礎應該以今年稅收估算,非去年的預算試算。

雙北各增逾400億最多
儘管有些縣市仍吐苦水抱怨,明年各地方政府統籌分配款都是爆增。統籌分配款自今年4676億元增加89%至8841億元,共增加4165億元,六都漲幅介於5成至8成,新竹縣市更是成長2.5倍。
六都增加金額以雙北超過400億元最多,台北市增加442億元、增幅62.5%;新北市增加407億元、成長73.9%,為六都最高。六都以台南和高雄增加金額與幅度最低,台南市增加169億元、增幅51.8%;高雄市增加250億元,增幅49.3%低於5成。

多縣市獲配金額增好幾倍
六都以外的各縣市,以新竹縣市和宜蘭獲得最多,新竹市2026年獲配298億元,較去年多214億元,新竹縣分到245億元、增加176億元,成長幅度都超過2.5倍;宜蘭則是自去年的63億元成長2倍至191億元。
根據財政部統計,除了澎湖、金門和連江離島縣市,其他非六都縣市2026年的統籌分配款都較今年倍增,漲幅介於112%至255%。六都之外的縣市分到絕對金額最多的是彰化縣的325億元,也較今年152億元「加倍」。
縣市多增加財源抱怨像政策操作?
新版財劃法因語意不精準與矛盾之處,導致有345億餘元未分完,多數集中在離島,導致澎湖和連江統籌分配款相較今年幾乎沒有調整,金門則是增加73%至48億元。某官員私下說,幾乎大家都是增加,抱怨比較像是「政治操作」!
財政部表示,新版財劃法公式有無法全數分配、未明確規範財產稅成長率序位分數定義及計分方式、未具體明定分配鄉(鎮、市)核計項目、指標及權重等問題,不過這345億元不得移作他用,會等修法後再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