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紓解急診待床壓力!石崇良拋出短期停留病床 盼明年上路

出版時間:2025/11/07 19:53
生活 醫藥
林芳如 文章
衛福部長石崇良研擬明年推出「急診短期停留病房」,讓非重症病人有獨立空間可治療免躺走廊。林林攝 zoomin
衛福部長石崇良研擬明年推出「急診短期停留病房」,讓非重症病人有獨立空間可治療免躺走廊。林林攝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傳統急診觀察床是等待最後診斷再安排住院或轉院,但有些急診病人治療48-72小時即可返家未必需要住院,衛福部長石崇良研擬明年推出「急診短期停留病房」,有獨立空間可正式治療,且訂定護病比,希望提升病床周轉率,留給需要長期住院的重症病人。

石崇良根據臨床觀察,指出有些肺炎病人在急診打抗生素,觀察沒有惡化就可以返家或轉成在宅急症照護、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不見得要住院。輕微腦震盪、簡單外傷需要觀察一下,或者癌症化療需要打一天,但這些治療48-72小時即可返家,不一定需要住院。

傳統急診觀察床主要是讓病人等待最終診斷再決定住院或轉院,為了提高病床周轉率,將病床優先留給重症病人,石崇良研擬明年推出「急診短期停留病房」,讓病人在急診階段就能開始接受正式治療,這是獨立空間,配置專責護理人力,訂定護病比,而非由原本繁忙的急診人力流動支援,減少兩邊跑的壓力。

石崇良表示,過去急診觀察床每日僅健保給付300元費用,今年已經提升至等同「急性病房住院費的九成」,包含診察費與護理費,可以讓醫院去好好重新規劃空間和增聘人力。

衛福部長石崇良說明「急診短期停留病房」配置專責護理人力,訂定護病比。梁建裕攝 zoomin
衛福部長石崇良說明「急診短期停留病房」配置專責護理人力,訂定護病比。梁建裕攝

台灣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此項政策方向正確且早就該做,過去急診觀察床被定義為短期觀察用,因此健保給付極低,然而現實情況是這些床位早已成為等待住院病人的實質病房,醫院提供等同於病房的治療,卻只能拿到微薄的觀察床給付,這完全不合理。

陳維恭指出,過去急診觀察床給付過低,醫院沒有足夠經費聘請充足的護理人力,急診人力不足卻得照顧許多重症病人,導致過勞與離職潮,人力不足也無法要求急診觀察區達到與病房一致的照護品質(護病比),對病人不公平。

陳維恭認為,「急診短期停留病房」可以保障病人的照護品質,健保給予醫院合理的給付後,醫院才有資源去聘請足夠的人力,主管機關透過醫院評鑑要求醫院在急診短期停留病床區必須配置充足人力,並維持應有的照護品質。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急診 # 短期停留病床 # 劉關床 # 留觀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