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花蓮版《明天過後》!「沙包超人」2衝光復鄉救災 親睹這一幕想哭

【記者許皓婷、林林/花蓮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發生溢流潰壩,光復鄉災情慘重,宛如台版《明天過後》,隨著進入災後第20天,全台各地仍持續湧入不少志工,更從「鏟子超人」化身「沙包超人」,《知新聞》記者直擊佛祖街保安寺第一現場,有不少人都是「熟客」,已經二度前來救災,更有志工全家總動員,也有不少年輕人隻身來幫忙,就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協助光復鄉恢復如初。
沙包超人聚集保安寺
今天是國慶連假尾聲,也是花蓮光復災後復原第20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加強保安寺前沙包,要從6萬個增至8萬個,除了民眾使用沙包外,也會在農田邊坡蓋上防水袋,上與下都會堆置沙包,不會讓汙泥留在道路上。
佛祖街保安寺為重災區,中午時分不少志工頂著烈陽幫忙堆沙包,其中一位28歲的李先生平時在郵局上班,他說,從新聞畫面看到光復鄉房子被掩埋,甚至有長者被活埋,他就想來幫忙,一開始家裡人反對,認為距離太遙遠,更說「不需要你幫忙」、「有國軍來就好了」,但他仍堅持親自前往災區救援。
李先生說,昨天傍晚出門,抵達光復鄉已接近深夜,他詢問中央指揮部說目前只剩下光復糖廠可以住宿,他就看到很多人都睡在地上,本來有旅館,可是因為裡面太擠了,後來志工們就在外面拿紙箱席地而睡。
而今天跟著志工團一起救災,李先生坦言,比較困難的地方,就是要把土鬆開、鏟出來都不容易,自己一開始先去挖水溝,發現泥土非常硬、根本不好挖,看到還是有很多土,難以恢復原狀,也已經快要一個月了,讓他感嘆災後重建真的不容易。

光復鄉成台版《明天過後》
一名來自台南永康的陳小姐則是全家總動員,一同來到光復鄉救災,她坦言,看到災情感到非常難過,就很想要來幫忙、盡自己的一份力,本來可以邀更多的人,但因為太臨時,一家人昨晚10點多到台東,然後今早5點出發,從玉里鎮坐火車來到光復鄉。
而在保安寺一旁設有小型補給站,只見陳小姐不斷招呼現場休息的志工喝水、吃飯,並整理場地垃圾,更熱情拿便當給記者,她說,志工人都很好,都自告奮勇來幫忙,看到大家都默默的跟她一樣的裝扮,很多人雖然沒有交談,但下車後都默默的做,「我覺得挺好的,大家都用自己方式盡一份力,這就是讓我覺得最感動的一幕。」
陳小姐更語帶哽咽地說,「要說是《明天過後》有點過而不及,但是真的滿目瘡痍,一般生活不會看到這種畫面出現。」她認為,大家若沒有空來光復鄉救災,也可以多在花蓮消費,這也是一種另類的幫忙。

「沙包超人」二度奔光復救災
而在補給站看到一個年輕身影,默默坐在角落休息吃東西,24歲的劉先生單獨從台中出發來到光復鄉,他說,第一次教師節連假就來過,因為上次看到狀況很嚴重,感覺還做不夠多,所以就想說如果還有機會可以再來幫忙,之前主要幫忙鏟土,這次則被分配來裝沙包。
劉先生感動地說,這裡的人都很樂意幫助對方,並透露,上次來救災完,在回程的途中,因為沒有買到車票,他上車後看到位子就先坐,後來到花蓮有一個老伯上車,但因為看到他的裝扮,老伯知道他是志工,就主動把位置讓給他坐,讓他印象深刻。

志工憶深入災區衝擊力
走到保安寺前,一名年輕人赤裸上身,背後滿是刮痧的痕跡,是在烈陽下辛勤搬沙包的耀眼印記,身為高雄人的Jimmy,其實還是名成大高材生,目前正在中正大學攻讀碩士,10月10日就來到光復鄉協助救災,並預計10月13日才要返家。
當被問及,怎麼會來幫忙?Jimmy露出燦爛笑容說,「我也沒有特別重要的事要做,覺得可以來幫助一下,想說盡自己的力氣,能幫多少就幫多少。」這幾天幫忙挖水溝、把泥土裝袋,還去光復國中地下室搬泥土。
回憶起救災過程,Jimmy坦言,深入災區帶來的衝擊力是深入其境,身處在環境下才會有的感覺,讓他非常震撼,目睹整台車都是灰、陷在泥土裡,但看到馬路上四處都有「鏟子超人」,市容慢慢恢復,店家的環境也逐漸打掃乾淨。
而志工的熱情也讓Jimmy印象深刻,他說,很不一樣的是很多人會餵食,大家都很熱情,志工團體都會發一些食物,店家也會做免費的食物,像漢堡、手捲、飯糰,而且在路上或是在救災途中,就會有貨車大聲呼喊「誰要水」、「誰要飲料」,或者是就直接丟給志工們,都讓人非常感動。

親堵災區慘狀想哭
家住在高雄的林小姐,穿著黃色背心忙進忙出,原來她已經帶著國小五年級的兒子二度來到光復鄉救災,身為工程師的她,本身也擁有專業救護師執照,她透露,第一次來的時候,中正路都還很嚴重,是一片污泥,進去都沒辦法走路,「看到就想要哭出來,看到好多人的家園變成這樣子⋯真的很感觸、很難過。」
而帶著兒子二度當「鏟子超人」,林小姐回憶起點點滴滴,她說,一聽到需要幫忙,都不用揪,大家就都跑進來了,然後搬東西拿在手上,就馬上會有人來接手幫忙,這一次年輕人來很多,就是大家都很主動來幫忙,讓她也相當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