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企緬甸稀土開採污染湄公河 泰國畸形魚現蹤漁業受衝擊

國際 東協萬象
2025/08/17 15:24
黃惠瑜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隨著中國大陸企業在緬甸大規模開採稀土,開採過程中排放的有毒物質正隨著水道流向泰國,並匯入湄公河。這不僅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更讓泰國的農業出口、觀光業和食品安全面臨巨大衝擊。

5月25日,泰國漁民(右)正在泰國北部清萊府金三角地區的郭河沿岸採集砷樣本進行檢測。法新社 zoomin
5月25日,泰國漁民(右)正在泰國北部清萊府金三角地區的郭河沿岸採集砷樣本進行檢測。法新社

《日經亞洲》17日報導,泰國北部清邁府的湄艾(Mae Ai)鎮是知名的觀光勝地,過去以泛舟和壯麗的山景聞名,但今年遊客卻幾乎消失。流經該鎮的郭河(Kok River)在旱季通常清澈見底,但今年的河水卻渾濁不堪。經水質檢測,當局在水中卻發現砷等有害重金屬的含量超標。

由於郭河源自緬甸,並在進入泰國後與湄公河匯合。這項警訊促使泰國當局擴大檢測,在湄公河及其他支流沿岸的27個地點採樣。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檢測點都發現超標的砷含量。有些地點的砷濃度甚至達到正常標準的近5倍,同時也檢測出高含量的錳和鉛。

湄公河流域是重要的農業區,種植的許多農產品都用於出口。該地區也是國際知名旅遊景點的所在地。這場突如其來的污染已對當地居民造成直接影響。清萊(Chiang Rai)的一名漁民表示,魚身上開始長出畸形腫塊,導致魚獲賣不出去,收入大幅驟減。他表示,「害怕吃那些不知道是否安全的魚,但為了生存,我不得不吃那些賣不出去的魚」。雖然污染原因尚不明確,但居民們的懷疑已指向上游緬甸的稀土開採活動。

今年5月,環保團體「國際河流組織」(International Rivers)利用衛星影像在緬甸東北部的撣邦(Shan State)、靠近泰國邊界的地方,發現至少20個礦區。當地的僧侶表示,2023年以前,這整片地區都是茂密的叢林。

中國的稀土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70%,稀土是高科技產業和電動車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面對與美國的貿易戰時,北京限制稀土出口,目前中國更加強鎖定緬甸的稀土供應,並幾乎壟斷了稀土加工技術,使緬甸開採的礦石只能運往中國進行加工。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泰國 # 緬甸 #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