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劫1|成群毀田!老農西瓜被啃洞、青江菜拔光 嘆:不抓怎生存
【記者王良博、李柏毅/金門、台北報導】一場吹壞畜試所孔雀園的颱風,讓外來種藍孔雀在金門大量繁衍,超過3000隻藍孔雀在當地出沒。爆量的藍孔雀在當地衍生尖銳叫聲干擾睡眠、啄食作物造成農損等問題,甚至有影響機場飛安疑慮。有農民種植的大批西瓜被孔雀啄出大洞,直說應該大力抓捕藍孔雀,否則農作物損害嚴重,「不抓百姓怎麼生存?」
藍孔雀並非金門原生物種,1999年丹恩颱風將畜試所的孔雀園吹壞,導致藍孔雀跑到戶外繁衍,再加上金門沒有孔雀天敵,且金門酒廠產出的酒糟,成為藍孔雀食物來源,目前預估金門有超過3000隻藍孔雀。
外來種衝擊原生生態
多數人講到孔雀,總會想起開屏的美妙姿態,然而,對許多金門在地的民眾來說,卻因孔雀帶來的危害而頭痛。
在生態方面,當地鳥類嚮導蕭振佑觀察,金門原有不少雉雞,在藍孔雀大量繁衍之後,近年雉雞大幅減少,可能就是受藍孔雀衝擊。身兼當地農民的金門縣府孔雀移除標案得標業者何紀震同樣發現,約10年前他搬到金門,他的農場周邊常見雉雞,但近5年幾乎沒看過,反倒孔雀的叫聲越來越頻繁。
鳥類專家、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分析,當一個外來物種在沒有天敵、適應力強的情況下不斷繁衍,族群量變大,一定會衝擊當地原有生態環境。
她舉例,棕樹蛇是關島的外來種,棕樹蛇吃掉許多鳥蛋,導致屬於熱帶島嶼的關島,像寂靜的春天一樣,很少看到鳥類,是外來種衝擊生態的明顯案例。另外,台灣的寵物市場引進國外品種的八哥以後,也導致原生的家八哥族群被取代。
袁孝維強調,像是藍孔雀的糞便進入土壤,就有可能影響蚯蚓等無脊椎生物的生態,藍孔雀大量繁衍,一定對生態有所衝擊,只是沒有研究、不知道有何影響,並非只影響人類生活。
農民抱怨農作物被孔雀吃光
不僅生態衝擊,藍孔雀吃掉農作物、叫聲干擾人類生活,也讓許多民眾直說很困擾。
農民陳再德已經79歲,但身體相當硬朗,他種植西瓜、土豆、番薯等作物。走進他的西瓜田,一顆顆圓圓西瓜佈滿,看似能有豐富收成,但仔細一看,許多西瓜上都有不小的孔洞,是因孔雀啄食而造成。
陳再德說,他的農田經常有藍孔雀群前來覓食,一群幾乎都有10隻到20隻,數量不少,且什麼作物都吃,為了減少孔雀造成農損,他在孔雀野徑上設置簡單的陷阱,抓到孔雀後就交給縣府收購。
抱怨孔雀吃掉作物的不只陳再德,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簡任技正鄭伊娟就說,許多金門農民才剛種苗,就被藍孔雀吃個精光。農田位於畜試所附近的農民呂德添同樣抱怨,他種植的青江菜常常被孔雀啄食,還會把青江菜拔出來。
夜半尖銳叫聲擾人清夢
除了農民的心血被吃掉,鄭伊娟也談到,藍孔雀因飛行高度可達3、4層樓高,萬一靠近機場,可能影響飛安。
此外,藍孔雀叫聲相當響亮而高亢,半夜叫聲經常讓居民難以忍受。呂德添就說,晚上常常聽見彷彿嬰兒叫聲的孔雀聲音,相當困擾。蕭振佑也說,在繁殖期間,藍孔雀經常下午發出叫聲,許多想睡午覺的民眾難以休息。
金門知名的孔雀獵人李策勵還提到,藍孔雀尖銳的叫聲,可以傳播到2公里至3公里外,夜深人靜確實很影響睡眠品質。
農民:不抓百姓怎生存?
「每個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樣」,蕭振佑指出,有無受到藍孔雀吃掉農作物、被叫聲干擾,對於是否希望強力移除藍孔雀,會有不同看法。
蕭振佑的說法,可從陳再德、呂德添等農民的意見得到印證,像是陳再德就強調,應該大力抓捕藍孔雀,不能順其自然生長,否則農作物損害嚴重,「不抓百姓怎麼生存?」
【金門孔雀危機】
金門直擊|暗夜追捕藍孔雀!26年前風災倖存「14隻變3000」 危機靠獵人難解
孔雀劫2|金門軍事禁地成「聖鳥」藏身區 難移除!學者:不能只考量科學
孔雀劫3|擅闖設陷阱卻夾爛羊腿 獵人遭牧場主抵制!成敗靠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