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金門直擊|暗夜追捕藍孔雀!26年前風災倖存「14隻變3000」 危機靠獵人難解

出版時間:2025/11/17 07:00
生活
六百 文章
Lyle 文章
jimmyya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訂閱 APP

【記者王良博、李柏毅、葉志明/金門、台北報導】孔雀開屏隱藏的生態危機,比你想像更棘手。1999年金門遭遇史上最強丹恩颱風襲擊,全島停擺11天,金門畜試所養來觀賞用的14隻藍孔雀趁機落跑,原以為牠們野外難活,孰料靠著酒廠源源不絕酒糟,26年後的今天,養成3000多隻孔雀大軍。

《知新聞》團隊前進金門採訪,農民陳再德田裡一顆顆待採收的西瓜,被啄出一個個大洞,他問:「百姓怎生存?」孔雀尖銳叫聲如小孩哭啼、可飛4、5公尺高衝擊機場飛安。藍孔雀在沒天敵的島上,不僅讓雉雞減少,也一步步威脅到人類。近年農業部補助金門縣府經費,持續執行移除計劃,記者跟著孔雀獵人直擊暗夜追捕現場,藍孔雀警覺性高又敏捷,一夜只能抓2隻、3隻。

不僅獵捕趕不上繁殖速度,金門人對孔雀看法也分歧,農民飽受收成遭毀之苦,也有人認為要當觀光資源,沒必要撲殺。專家務實建議,清零不太可能,關鍵在於將數量壓低到能和現有生態系共存,達到共存平衡點。

金門有超過3000隻外來種藍孔雀,除了影響生態,也造成啄食農作物等問題。李柏毅攝 zoomin
金門有超過3000隻外來種藍孔雀,除了影響生態,也造成啄食農作物等問題。李柏毅攝

數千孔雀源自一場颱風

藍孔雀並非金門原生物種,藍孔雀成為金門的一部分,源自1999年的丹恩颱風,將畜試所的孔雀園吹壞,14隻藍孔雀跑到戶外,就此在戶外繁衍。時至今日,金門預估有超過3000隻藍孔雀。

颱風吹壞畜試所的孔雀園,是藍孔雀在金門大量繁殖的開端。李柏毅攝 zoomin
颱風吹壞畜試所的孔雀園,是藍孔雀在金門大量繁殖的開端。李柏毅攝

藍孔雀在金門幾乎沒有天敵,加上金門酒廠在製作高粱酒過程,每日會產出約260公噸的酒糟,其中約8成免費提供在地農民,用於養牛、養羊等用途,而農家、畜牧場隨處可見的酒糟,成為藍孔雀的免費糧食,導致藍孔雀在金門不斷繁衍。

當地鳥類嚮導蕭振佑觀察,金門約3/4的土地都有藍孔雀蹤跡,僅有金城鎮、金湖鎮等街道林立、人車很多的地方,無法見到孔雀。金門知名孔雀獵人李策勵則分析,金門的東半島開發較少,是孔雀較為聚集之處。

農家、畜牧場隨處可見的酒糟,成為藍孔雀的免費糧食。葉志明攝 zoomin
農家、畜牧場隨處可見的酒糟,成為藍孔雀的免費糧食。葉志明攝

孔雀氾濫危害原生物種

孔雀開屏的美妙畫面,讓人印象深刻,不過,藍孔雀作為金門的外來種,在當地卻引起不少危害。

在生態方面,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袁孝維直言,當一個外來物種在沒有天敵、適應力強的情況下不斷繁衍,族群量變大,一定會衝擊當地原有生態環境。她舉例,藍孔雀的糞便進入土壤,就有可能影響蚯蚓等無脊椎生物的生態,藍孔雀大量繁衍對生態的衝擊,只是沒有研究、不知道有何影響,並非只影響人類生活。

藍孔雀作為金門的外來種,在當地引起不少危害。李柏毅攝 zoomin
藍孔雀作為金門的外來種,在當地引起不少危害。李柏毅攝

蕭振佑也說,金門原有不少雉雞,在藍孔雀大量繁衍之後,近年雉雞大幅減少,可能就是受藍孔雀衝擊。身兼當地農民的金門縣府孔雀移除標案得標業者何紀震同樣觀察,約10年前他搬到金門,他的農場周邊常見雉雞,但近5年幾乎沒看過,反倒孔雀的叫聲越來越頻繁。

蕭振佑觀察,藍孔雀大量繁衍之後,近年金門的雉雞大幅減少。李柏毅攝 zoomin
蕭振佑觀察,藍孔雀大量繁衍之後,近年金門的雉雞大幅減少。李柏毅攝

西瓜被啄出大洞農民心痛

除了衝擊生態,藍孔雀對金門人類生活的影響更為巨大。

藍孔雀叫聲相當響亮而高亢,叫聲經常讓居民難以忍受。種青江菜的農民呂德添就說,晚上常常聽見彷彿小孩叫聲的孔雀聲音,相當困擾。

藍孔雀甚至也因飛行高度可達3、4層樓高,萬一靠近機場,可能影響飛安。

藍孔雀的叫聲、飛安疑慮,對金門人類生活造成衝擊。李柏毅攝 zoomin
藍孔雀的叫聲、飛安疑慮,對金門人類生活造成衝擊。李柏毅攝

不僅如此,雜食性的孔雀經常吃掉農作物,是農民一大痛處。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簡任技正鄭伊娟就說,許多金門農民才剛種苗,就被藍孔雀吃個精光,呂德添也抱怨,孔雀愛吃菜,常啄食並拔出他辛苦種植的青江菜。

種植西瓜、土豆與番薯的農民陳再德同樣抱怨,常有一整群10隻到20隻的藍孔雀,到他的田裡覓食,把西瓜啄出一個大洞,他只好自製陷阱捕捉孔雀。

陳再德抱怨,常有藍孔雀到他的田裡覓食,把西瓜啄出大洞。李柏毅攝 zoomin
陳再德抱怨,常有藍孔雀到他的田裡覓食,把西瓜啄出大洞。李柏毅攝

未受危害難支持移除孔雀

面對藍孔雀造成的危害,金門縣政府近年以標案方式,找來業者移除藍孔雀,也開放民眾捕捉藍孔雀後,以一隻600元價格收購,盼減少藍孔雀數量,但成效並不顯著。

事實上,是否該加大力道移除藍孔雀,在金門人眼中,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金門人對於是否該加大力道移除藍孔雀,各自有不同看法。李柏毅攝 zoomin
金門人對於是否該加大力道移除藍孔雀,各自有不同看法。李柏毅攝

有別於陳再德希望多多移除孔雀,減少農作物損壞,養牛也產銷牧草的青年牧場負責人陳玉嘉就說,雖然常在牧草田周邊看到藍孔雀,但牧草不會被破壞,孔雀的叫聲對他也沒有太大影響,如果能跟藍孔雀和平共處比較好。

陳玉嘉強調,如果不要造成生態上的不平衡、不要對其他生物危害太大,「牠們(指藍孔雀)都有生存權利」。

陳玉嘉認為,雖然常在牧草田周邊看到藍孔雀,但牧草不會被破壞,能和平共處最好。李柏毅攝 zoomin
陳玉嘉認為,雖然常在牧草田周邊看到藍孔雀,但牧草不會被破壞,能和平共處最好。李柏毅攝

「每個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樣」,蕭振佑分析,許多未受孔雀叫聲、吃農作物影響的人,會覺得生活中有漂亮的孔雀出沒還不錯,因此反對大力移除孔雀。

從校長退休後,轉為種西瓜、木瓜的陳順德則認為,孔雀不常吃他的作物,也沒有顯露敵意,甚至有不少人喜歡觀賞孔雀,沒有必要撲殺孔雀,孔雀的自然生長,也有機會成為觀光資源。

另外,鄭伊娟談到,根據過往藍孔雀移除團隊的回報,佛教將孔雀視為很神聖的鳥,移除工作也會因此遇到反彈,需要與民眾溝通。

佛教將孔雀視為很神聖的鳥,移除工作也會因此遇到反彈,圖為金門景象。李柏毅攝 zoomin
佛教將孔雀視為很神聖的鳥,移除工作也會因此遇到反彈,圖為金門景象。李柏毅攝

此外,也有些人雖不反對移除藍孔雀,卻對部分孔雀獵人的作為相當不滿。

陳順德的兒子陳弘銘經營風車牧場,飼養不少羊隻,許多孔雀獵人擅自跑進他的牧場設陷阱、射殺孔雀,讓他非常生氣。陳弘銘舉例,曾有獵人在他的羊群必經之路放陷阱,讓他的羊因此受傷,甚至有人曾任意擺放捕獸夾。他強調,要進入他的牧場打孔雀,應尊重他的意願,他的羊隻移動動線,也不想讓他人隨意進入。

陳弘銘對於擅闖牧場射殺孔雀的行為,相當不滿。李柏毅攝 zoomin
陳弘銘對於擅闖牧場射殺孔雀的行為,相當不滿。李柏毅攝

移除與否不只看科學角度

「如果說是科學,我就講說都殺」,至於科學角度如何看待,袁孝維認為,只要資源足夠,外來種最好都要移除,但實務上的考量並非只有科學,會考量民眾情感、動物福利等,許多議題需要居民共識、考量不同立場的看法,也牽涉政府是否願意投入資源解決,不完全只靠科學角度來判斷。

袁孝維也強調,許多外來種的移除工作,成敗關鍵在於政府是否下定決心、投入資源,像過往埃及聖䴉移除成效不佳,但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任內,政府投入更多經費,啟動高強度的移除措施,就成功讓埃及聖䴉數量大幅減少。

袁孝維強調,移除外來種要考量民眾情感、動物福利等,不能只考量科學層面。李柏毅攝 zoomin
袁孝維強調,移除外來種要考量民眾情感、動物福利等,不能只考量科學層面。李柏毅攝

對於金門爆量的藍孔雀,袁孝維直言,「清零」不太可能,關鍵在於將數量壓低到能與現有生態系共存,而是否達到共存的平衡點,需要科學監測,並以族群動態學的方式推估。

移除孔雀靠事前良性溝通

軍職退役的何紀震,是金門在地青年農民,除了種香菇,他也承接金門縣府孔雀移除標案,是一名孔雀獵人。

何紀震不諱言,移除孔雀過程碰到不少反對聲浪,與反對意見溝通,是他工作重要的一部分,他甚至找來專家學者為孔雀移除團隊的成員,教學溝通技巧。

金門在地青年農民何紀震,也是一位孔雀獵人。李柏毅攝 zoomin
金門在地青年農民何紀震,也是一位孔雀獵人。李柏毅攝

何紀震說,畜牧場周邊因有許多酒糟,常有藍孔雀聚集,他若要到畜牧場周邊移除孔雀,會事先跟場主溝通,也會跟鄰近土地的地主提前說明,而他因與許多畜牧場業者熟識,溝通、說明以後,幾乎都能獲得支持。

他也舉例,經營風車牧場的陳弘銘雖然不滿其他孔雀獵人,任意到他的牧場內設陷阱、抓孔雀,但他事先溝通過後,陳弘銘可接受在牧場周邊移除藍孔雀,過往也曾發生陳弘銘聯繫,反映不希望團隊中的獵人經過牧場附近的道路動線,他則提醒獵人改道,達成雙方溝通效果。

何紀震強調,溝通是移除工作重要的環節。李柏毅攝 zoomin
何紀震強調,溝通是移除工作重要的環節。李柏毅攝

今年目標移除近2000隻孔雀

目前金門的藍孔雀仍持續進行移除工作,除了業者協助移除,也持續收購民眾抓到的藍孔雀。何紀震指出,去年團隊移除500隻,並協助民眾收購200隻,合計清除700隻孔雀,而今年目標希望將團隊移除的數量拉高為1700隻,全年有望減少近2000隻孔雀。

鄭伊娟則說,林保署一直有補助經費,讓金門縣府執行藍孔雀移除工作,以往每年經費約90萬元,但並未要求目標,成效也不明顯。

何紀震說,今年目標希望移除近2000隻藍孔雀。李柏毅攝 zoomin
何紀震說,今年目標希望移除近2000隻藍孔雀。李柏毅攝

對於藍孔雀的移除工作,主責相關事宜的金門縣府不願受訪回應,但鄭伊娟說明,今年林保署將補助移除的經費拉高到300萬元,並要求至少要移除1500隻藍孔雀。

【金門孔雀危機】

孔雀劫1|成群毀田!老農西瓜被啃洞、青江菜拔光 嘆:不抓怎生存

孔雀劫2|金門軍事禁地成「聖鳥」藏身區 難移除!學者:不能只考量科學

孔雀劫3|擅闖設陷阱卻夾爛羊腿 獵人遭牧場主抵制!成敗靠溝通

孔雀劫4|獵人暗夜槍響 直擊廢棄牧場追捕棲息樹上孔雀

孔雀劫5|埃及聖䴉曾上萬隻、剩不到50隻 移除方案複製難

孔雀劫6|放下粉筆改拿十字弓 退休師當獎金獵人還開孔雀園

孔雀劫7|獵人也是再生藝術家 返鄉青年打造孔雀羽毛飾品

孔雀劫8|餐桌上的孔雀變法式料理 軟嫩口感好吃還送感謝狀

◎加入小知族,喝免費咖啡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金門 # 藍孔雀 # 外來種 # 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