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精選|鄭麗文未上任就失言!黨內超怕成2026破口 盼克服3大挑戰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前立委鄭麗文昨從朱立倫手中接下印信,正式成為國民黨第12任主席。她甫上任即喊出「要讓國民黨從羊群變獅群」的豪語,現場黨代表報以滿堂彩,前總統馬英九更感動落淚。不過,黨內直言,鄭麗文的政治蜜月期不會太長,接下來在人事佈局、兩岸路線與2026佈局三方面,都將面臨嚴峻考驗,她必須盡快證明自己是國民黨的「加分」而非「破口」,否則「令不出黨中央」將不是杞人憂天。
黨務人事向各系統借將
鄭麗文上任後首要挑戰是黨務團隊佈局,由於她缺乏長期經營的班底,此次人事明顯採取「向各系統借將」策略,公布的名單中,不乏出現前總統馬英九、前副總統吳敦義、連戰、前主席洪秀柱等部屬。然而,黨中央多為「兼任」職務,缺乏專任幹部,被認為在2026地方選戰期間恐力有未逮。有黨內人士建議,她可延續朱立倫任內的「內造化」方向,引入更多民意與年輕世代進入黨中央,強化組織活力。
稱普丁非獨裁者 連自己人也不挺
在鄭麗文競選黨主席期間,外界對她的「親中」立場即多所質疑。她在就任前夕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稱,「普丁不是獨裁者」,引發黨內中立派譁然;據悉,原本預計出席全代會的藍營縣市長,有兩位在訪問曝光後臨時婉拒出席,最終僅台北市長蔣萬安、新竹縣長楊文科、嘉義市長黃敏惠和台東縣長饒慶鈴到場,顯示部分地方領袖對其言論也持保留態度,就連鄭麗文黨中央內,也不乏有人坦言「她講太快」。
親中色彩難撕 民代憂2026難選
鄭麗文曾在主席選舉中自稱「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雖獲深藍支持,但黨內有志於2026民代擔憂,在2026地方選舉甚至2028總統大選,恐引發中間選民反感。
多名藍營民代不約而同認為,鄭麗文如今身為黨主席,不再是政論名嘴,對中國與俄羅斯的評論應更為審慎,需思考與西方民主陣線代表處的互動,盡可能降低外界焦慮。
國民黨超窮 選舉年至少要花4億
除了國際關係和兩岸路線的挑戰,國民黨財務狀況亦是鄭麗文的燃眉之急。根據昨日全代會公布的2024年決算書,國民黨累計負債高達21億,選戰經費成鄭麗文上任後的另一大壓力。據黨務人士指出,以往在選舉年,一場大型造勢活動動輒一場上千萬,小型場也需數百萬,選舉年總支出常達四至五億元。未來提名與造勢將密集展開,鄭麗文如何開源、募款,攸關黨的生存動能。
艱困選區鬧雙胞 地方盼整合
另一方面,在艱困選區如台南,已經出現選將分裂問題,地方人士希望鄭麗文能盡速居中協調,讓候選人盡速就戰鬥位置,不要再橫生枝節,此外,有意角逐2026人士也提醒,未來在提名策略和布局上藍白怎麼合作﹖互信善意很重要,但民眾黨也希望爭取更多議員席次,期盼鄭麗文可以跟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談出好結果。
盼鄭麗文證明「加分非破口」 否則令不出黨中央
有藍委形容,昨天的全代會「中央熱,地方冷」,並不算是鄭麗文漂亮的起手式,鄭麗文必須要快速證明自己是國民黨的「加分」,而不是「破口」,否則「令不出黨中央」將不是杞人憂天。
另名藍委也說,鄭麗文是非典型藍營政治人物,不怕爭議、衝突和對抗,在傳統「老藍男」的政黨文化中殺出一條血路,但對有意爭取「單一選區席次」(總統、縣市長、立委)的選將而言,中間選民的向背才是最後選舉勝負的關鍵,「在野黨主席的角色應該是總教練」,讓球員信服、讓球團信賴,讓球迷信服,而不是自己想下場打全壘打。
「鄭麗文不會有太長的政治蜜月期」,該人士認為,深藍黨員對鄭麗文期望非常高,但黨主席的角色不同於政論節目名嘴,鄭麗文想要站穩腳步,恐怕要先克服眼前三座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