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政府將推動2大政策 助台灣半導體深化發展
【記得李宜儒/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23日)表示,為協助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發展,政府將推動兩大政策,包括推出國家政策,從金融及稅制上協助企業,第二是設立資料中心及建立超級電腦,讓學術界及各行各業藉由政府超級電腦的建置,來研發我們政府運用的各項解方。

賴清德今早出席由工研院主辦的「全球半導體先進供應鏈夥伴論壇」。
賴清德指出,今年的臺北國際電腦展,在今天是最後一天,今年可以說盛況豐前,包括有來自三十幾個國家、有超過一千四百間廠商、在四千八百個攤位上面,展現他們最先進的作品。根據台北市電腦公會的報告,這一次來參加國際電腦展的外國廠商,登記有案的就超過五萬人,這一個盛況代表臺灣在半導體ICT產業或是電子零組件產業一個很好的成果。
賴清德說,在這邊,一方面感謝過去歷代的政府,推出正確的政策,提供給產業界來發展,當然我更要代表國家,感謝業界這數十年來如一日,完全投入我們這些產業的發展,所以才有辦法有今天的成果。
第二,賴清德說,我們大家都知道,半導體產業,基本上是一個產業鏈,固然臺灣的半導體,在IC設計方面,市佔率是全球第三,我們的晶圓製造是全球排第一,特別是先進製程,市佔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另外在封裝部分,全球市佔也是第一,但這個只不過是半導體產業鏈或半導體供應鏈裡面的一部分而已。
賴清德說,原則上我們談半導體產業,就是一個全球的產業鏈,像是美國有材料、有設備、有技術,那荷蘭有設備,像是艾斯摩爾,那個是在半導體先進製程上面最重要的設備,那日本也有原料、也有設備,各國都有IC設計、也有行,所以光台灣的生產製造,在晶圓製造上面是沒有辦法就獨力撐起半導體產業,必須要全球的半導體產業鏈串聯起來,很順利的運轉,這個半導體的產業,才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展。

賴清德指出,如果有一個地方,他們說原料沒有啦、設備沒有辦法持續,那這個產業鏈的發展就斷裂,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要別指出來的是,全球的產業鏈,大家應該要共同合作,創造下一個世代更繁榮的未來,那台灣因為有半導體生產製造的技術,這固然是台灣在這個產業發展的優勢,但是我們認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是對世界是有責任的,特別是未來世界的發展進步,臺灣是有責任的,臺灣願意當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科技發展的支點,我們是有這樣的認知。
第三,賴清德說,這個半導體雖然聽起來是很先進,可是它還是面臨著低價傾銷的問題,特別是成熟製程。我們大家都知道,今年開始開出來的成熟製程的產量,中國最多,中國就是把鋼鐵、鋁、太陽能面板、還有顯示器等等,以及汽車,都低價傾銷,包括政府補助,已經造成全世界許許多多國家產業上的問題,所以半導體同樣會面對這個嚴重性,如果我們不積極面對的話,只會越來越嚴重。
賴清德表示,這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大家、各國共同合作,來形成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的主要因素,除了積極面,大家要團結合作,讓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另外消極面,也是要避免半導體產業,遭逢任何一個國家低價傾銷的問題,以至於產業沒有辦法持續、發展會受到影響。
第四,賴清德說,我在今天要特別勉勵我們國內、我們業界的這些好朋友,除了感謝你們過去長期的努力,那我也想要勉勵大家,可以跟國際合作,因為台灣現在,我們在硬體方面是獲國際的肯定,也扮演著舉足輕鬆的角色,但是未來全球智慧化,食衣住行育樂,哪一個行業不需要人工智慧來投入呢?所以我們要持續在硬體以外的軟體生活應用,讓整個人工智慧的產業可以蓬勃發展,也讓臺灣的生活品質可以更好,而且也讓產業可以更加創新、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