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肥胖決定孩子體型!媽媽影響力高達4倍 5招全家一起瘦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媽媽們都很注意孩子的健康,卻常因育兒、工作兩頭燒而忽略自身健康,美國研究指出,父母體重與孩子肥胖風險息息相關,尤其母親扮演關鍵角色,爸爸肥胖會讓孩子成為肥胖兒的機率增加 2.89 倍,媽媽則高達4.36 倍,因此,想維持孩子健康,父母也要關注自己的狀態。

一名台中媽媽因擔心12歲兒子的體重過重,甚至出現黑色棘皮症,特地帶他求診。兒童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問診時,媽媽提到自己曾有妊娠糖尿病,產後雖然血糖恢復正常,但因為育兒與工作壓力,養成了深夜吃宵夜的習慣,體重逐漸上升、體力明顯下降。
經評估與建議下,這對母子一起調整飲食、規律運動及適當藥物輔助,逐步改善生活習慣。經過4個月的努力,孩子成功減重4公斤,而媽媽自己最困擾的腹部脂肪也明顯減少,不僅減重 7公斤,胰島素阻抗指標回到正常範圍,就連精神狀態也變得更好。平時不忌口的爸爸也加入健康飲食行列,健檢發現三酸甘油脂從 150 mg/dL下降到77mg/dL。
王律婷引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父母體重與孩子肥胖風險息息相關,尤其母親扮演關鍵角色,該研究分析 4,432 個家庭的數據,發現母親如果有肥胖問題,孩子出現相同狀況的比例達 14.3%,比爸爸肥胖時的 11.8%還高。與正常體重家庭相比,爸爸肥胖會讓孩子成為肥胖兒童的機率增加 2.89 倍,若媽媽肥胖則高達 4.36 倍。
媽媽的體重與健康狀況不僅影響自己,更會影響孩子的體型與代謝,甚至可能提高未來肥胖與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王律婷提供以下五個小撇步打造家庭健康:
1、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不論在家煮或外食,利用「211 餐盤法」均衡飲食,減少高糖、高油脂及超加工食品,並避免用餐時使用 3C 產品。
2、安排親子活動:晚餐後散步 30 分鐘、假日游泳、騎腳踏車等,不僅能提升體能,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3、養成良好作息:引導孩子 10 點前就寢,家長也避免熬夜,讓身體獲得充分休息,有助體重管理與健康維持。
4、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胰島素阻抗或其他潛在問題,才能適時調整生活方式。
5、設立共同目標:例如每週達成一定運動時數、減少不健康食品攝取,讓健康成為全家人的習慣。
「一起改變,遠比孩子單打獨鬥更有效」王律婷指出,許多家長知道含糖飲料與精緻澱粉對健康的影響,但在忙碌生活中往往難以落實改變,健康關鍵在於父母以身作則,帶領全家一起調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