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悼念周佳正醫師|最後一刀病人哭腫雙眼:感念人間菩薩 缺席乳癌姊妹之約

生活 醫藥
2025/08/04 09:34
賴昀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賴昀岫、林林/桃園報導】「是周醫師讓我願意掉頭髮沒關係,我要去做這個治療的」,乳癌病友劉小姐,是桃園醫院外科部主任周佳正主刀的最後一個患者,談起周醫師仔細地檢查、術前詳細地解說,都讓她相當溫暖。「視病猶親」4字,道盡周佳正奉獻桃園醫院超過30年的白袍歲月,但一場車禍,卻讓他永遠缺席了每年與乳癌姐妹們的旅遊之約。

乳癌權威醫師周佳正因車禍離世,追思會在他服務多年的衛福部桃園醫院舉行。林林攝 zoomin
乳癌權威醫師周佳正因車禍離世,追思會在他服務多年的衛福部桃園醫院舉行。林林攝

感念周佳正用心照顧 患者形容是「人間菩薩」

60歲的周佳正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學系,自1994年起,超過30年的白袍歲月都奉獻在同一家醫院,歷經省立桃園醫院(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的住院醫師、總醫師,再到最後成為外科部主任,專長包含乳房外科以及消化外科等。沒想到正值盛年的他,卻在2025年7月19日到台北參加研討會時,在過馬路途中遭公車撞死。

周佳正的追思會,從7月21日至8月11日舉行,除了將他視為再生父母的病人們,也有不少曾與他共事過的醫療同仁前來致意,從擺滿會場的花束、一張張手寫卡片,再到一雙雙哭腫的雙眼,都真真實實地呈現了他曾經如暖陽般照亮許多人的生活,有患者以「人間菩薩」感念他對病人的用心,更是股安定的力量。

追思會現場的樹上,掛滿患者、同仁的手寫字條。林林攝 zoomin
追思會現場的樹上,掛滿患者、同仁的手寫字條。林林攝
對病人而言,周佳正是「人間菩薩」。賴昀岫攝 zoomin
對病人而言,周佳正是「人間菩薩」。賴昀岫攝

「最後一刀」患者因他勇敢走出沮喪低谷

7月18日,周佳正開了四台刀,57歲的劉小姐是最後一位。她說,6月開始看周醫師的門診,第二次做了超音波、X光、斷層掃描等檢查,對方詳盡地跟解釋,她的乳房有3個腫瘤、淋巴有2顆也疑似是惡性的。

由於已超過4年沒有檢查,劉小姐選擇相信周醫師、馬上安排開刀,因為是初次罹癌,術前醫師詳細地說明,她也認真地錄音記錄,成為了撫平焦慮的定心丸,也讓她走出沮喪、消極的低谷;7月18日兩人第三次見面。當時她說,「周醫師辛苦了!」而周佳正回應她,「不會」,當天晚上又去看她一次,還畫圖說明乳房的狀況,手術的傷口也縫合得很好。

患者手寫卡片,稱周佳正為「醫生菩薩」。林林攝 zoomin
患者手寫卡片,稱周佳正為「醫生菩薩」。林林攝

「是周醫師讓我願意掉頭髮沒關係」

劉小姐回憶,周佳正看診的態度非常親切,不會因為是權威醫師就擺架子,「他大我大概3歲而已,可是他頭髮是白的,可見得是說,他把身心都放在醫院裡面的病人」,同病房的其他患者也多為周醫師的病人,她們都告訴她要積極治療、配合醫生。

這些如強心針般的話語,都讓劉小姐覺得,「是周醫師讓我願意掉頭髮沒關係,我要去做這個治療的」,周醫師的離世,對台灣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希望對方一路好走,病人們會帶著他的精神,更有信心地面對未來的病痛。

患者劉小姐在7月18日接受手術,也是周佳正開的「最後一刀」。林林攝 zoomin
患者劉小姐在7月18日接受手術,也是周佳正開的「最後一刀」。林林攝

8年老病人不捨:把我們當作自己的親人

被淚水浸濕口罩的還有在周佳正陪伴下走過8年抗癌路的羅女士。她在2017年時認識周醫師,當時本以為是良性的纖維鈣化,在周醫師覺得「不對勁」而緊急發現異狀,也讓她免於化療之苦,後來又隔了幾年是膽出問題,她從周日忍到第二天早上去掛周醫師的門診,即便已額滿,仍能得到一句令她安心的「可以,給她掛」,這就是她心目中如再生父母般的周醫師。

「他沒有把我們當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羅女士提到,周醫師看到她的第一句話總是「最近好嗎?」、「有沒有什麼狀況?」在秉持醫學專業給予治療的同時,私底下的周醫師也開出了一張張「快樂處方箋」,和病人一起到過東眼山、石碇、野柳等地旅遊,就像手足一般和病人打成一片。

原訂今年10月的出遊行程,如今周醫師卻永遠缺席了。羅女士回憶起7月19號那天早上,自己剛好看到新聞報導,後來陸續出現焦慮、恐慌等症狀,得用針灸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便如此不捨,她和其他姐妹們仍舊決定到追思會現場,陪伴周醫師,她也在心裡告訴對方,「你已經責任已了,你安心好好休息了」且姐妹們都會保持快樂和健康,不辜負他過去的照顧。

患者到現場緬懷周醫師,許多人泣不成聲。林林攝 zoomin
患者到現場緬懷周醫師,許多人泣不成聲。林林攝

外科跟放射科是不能脫節 周佳正對病人的好有目共睹

周佳正的離世不只病人捨不得,曾經共事的同僚也同樣難受,幾個護理師到場寫了卡片、靜靜地緬懷周醫師,甚至難過到說不出話來。

從部桃退休的放射師蔡麟生直言,自己的年紀比對方長,女兒現在也在部桃服務,同樣和周佳正互動良好,「外科跟放射科是不能脫節的,我們知道他對病人好,所以攝影也是很負責在處理這件事」。

現場滿滿的花束,如同周佳正的仁心仁術在患者心裡開出的花田。林林攝 zoomin
現場滿滿的花束,如同周佳正的仁心仁術在患者心裡開出的花田。林林攝

談周佳正最大優點 醫術好、細心、客氣

「他最大最大的優點就醫術好、細心,然後客氣」,蔡麟生談起周佳正的好,表情是柔和而充滿笑意的,包括自己的家人有醫療問題也都會請教他;但一提起這起突發的悲劇,他坦言,「大家都不能接受」,也會協助家屬處理治喪事宜。

蔡麟生也告訴《知新聞》記者,「謝謝你找我來講幾句話,感謝,我真的感謝周醫師,桃園醫院損失了,病人也損失了」,面對最重要的工作夥伴突然離開,一定會措手不及,但相信院方後續都會做好相關調整。

看更多:

死了一個名醫之後|公車指差確認SOP制度失靈害命 誰該負責?

未「指差確認」製造行人地獄 北市府:靠民眾投訴駕駛!加權評鑑扣分

 



從部桃退休的放射師蔡麟生談起與周佳正共識的點滴,直言對方最大的優點就是「醫術好、細心、客氣」。林林攝 zoomin
從部桃退休的放射師蔡麟生談起與周佳正共識的點滴,直言對方最大的優點就是「醫術好、細心、客氣」。林林攝
院內同仁到周佳正的追思會場致意,靜靜緬懷曾經的同事。林林攝 zoomin
院內同仁到周佳正的追思會場致意,靜靜緬懷曾經的同事。林林攝
過去和周佳正共事的醫療人員,悲傷得沒辦法說話。林林攝 zoomin
過去和周佳正共事的醫療人員,悲傷得沒辦法說話。林林攝
院內志工雙手合十,追憶逝者。林林攝 zoomin
院內志工雙手合十,追憶逝者。林林攝
康乃馨姐妹會的成員,過去每年都會和周佳正相約出遊,如今永遠無法成行。林林攝 zoomin
康乃馨姐妹會的成員,過去每年都會和周佳正相約出遊,如今永遠無法成行。林林攝
前來致意者手寫卡片,感念周佳正過去的辛勞。林林攝 zoomin
前來致意者手寫卡片,感念周佳正過去的辛勞。林林攝
周佳正從住院醫師時期開始,都在同一家醫院服務。林林攝 zoomin
周佳正從住院醫師時期開始,都在同一家醫院服務。林林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周佳正 # 桃園醫院 # 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