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死了一個名醫之後|公車指差確認SOP制度失靈害命 誰該負責?  

生活 交通
2025/08/04 07:00
問問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陳怡文、許皓婷/台北報導】上月中在總統官邸附近路口,發生一起公車輾斃行人意外,公車活生生吞沒行人畫面怵目驚心,走斑馬線快速通過卻不幸喪命的是乳癌權威名醫周佳正,猝逝徒留親人和病人慟喊「是台灣的損失」,事故原因竟是駕駛未依SOP左轉停讓和指差確認。

因制度失靈,駕駛無人監管SOP釀禍,這不是第1例。前年客運撞死過斑馬線母子後震驚各界,交通部為落實宣導指差確認,部長陳世凱還親自拍短片全台宣導,孰料還是有無辜行人命喪斑馬線,這一次受害的是負責救命的醫生。

《知新聞》追查,去年未落實指差確認僅開出2張罰單,顯然不把此違規當一回事。對此,公路局規畫大型車駕駛路考,未落實指差確認動作將扣分; 北市府亡羊補牢改善肇事路口,並從8月起針對公車評鑑加強民眾投訴扣分權重,績效不彰將影響業者補貼款和新闢路線經營權。

交通部自2023年起,全面要求運輸業駕駛落實路口停讓行人,並推動大車駕駛執行「指差確認」。陳卓邦攝,圖為示範照,與名醫車禍無關。 zoomin
交通部自2023年起,全面要求運輸業駕駛落實路口停讓行人,並推動大車駕駛執行「指差確認」。陳卓邦攝,圖為示範照,與名醫車禍無關。

名醫殞落遭疑停讓、指差政策失靈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外科部主任周佳正醫師,是醫界享有盛譽的乳房外科專家,畢業於中山醫學院醫學系,並在元智大學管理學院深造,具備深厚的醫學專業知識與管理能力,7月19日在北市羅斯福路、愛國東路和中山南路交叉口過馬路時,不幸遭左轉的欣欣客運公車撞上並捲入車底,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享年60歲。他的離世,對衛福部桃園醫院而言是無可取代的損失,外界也質疑政府推出的停讓及指差確認政策失靈。

欣欣客運董事長范大維在事後親上火線說明,肇禍的63歲李姓駕駛2006年就到公司服務,今年3月因個人財務規劃,領勞退金離職,隔月又回聘,經內部了解,事發當時該名駕駛長沒有超速、沒有違規轉彎,但犯了最大錯誤,就是沒有做「指差確認」。

北市交通局火速會勘路口後提出5大改善措施,首要之務就是督促公車業者強化管理,讓公車司機轉彎能落實停等、指差確認。另增設行人庇護島、調整行穿線退縮、增公車左轉時相、增加照明等改善該路口設計缺失。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愛國西路口,7/19發生死亡車禍,死者為衛福部部立桃園醫院外科部主任周佳正。翻攝畫面 zoomin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愛國西路口,7/19發生死亡車禍,死者為衛福部部立桃園醫院外科部主任周佳正。翻攝畫面

2023年3月起 交通部下達「指差確認」政策

回顧客運駕駛停讓、指差確認起源,2022年12/27台中市李姓女子與伊拉克籍丈夫推著坐嬰兒車的1歲兒子過馬路,晚間11時餘,行經北區學士路與英才路口時,遭左轉的豐原客運280路公車撞上,李女與兒子送醫不治,伊拉克籍丈夫則受輕傷。

為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特別是保護穿越路口的行人,交通部公路局自2023年3月起,全面要求運輸業駕駛落實路口停讓行人,並推動大車如公路客運、市區客運業者所屬駕駛行經路口時進行「指差確認」,透過教育訓練、路口稽查及公司查核等措施,督導客運業者落實辦理。

「指差確認」源自日本鐵路系統及汽車客運業者要求,司機或車長於車輛運行時,透過手指指向確認車行動線有無障礙物,避免視野盲點,後來參考推廣導入國內客運業者,要求客運駕駛執行「指差確認」,在路口轉彎前確實暫停,並口述「左邊沒人,右邊沒人,再通過」,舉手指向左、右方同時左右查看確認,以避免車輛轉彎時因視野死角或未注意造成交通事故。

交通部長陳世凱去年為此特別親自下海拍攝宣導片,喊話「大型車輛路口應停讓,指差確認安全有保障」,並於2024年10/17發文提到,大家聽過「指差確認」嗎?這是一種將視覺、大腦、身體動作、口誦和聽覺協調運用,幫助駕駛提高專注力的安全操作方式。但卻仍然發生公車未落實「指差確認」輾斃名醫的憾事。

客運轉彎口訣。陳卓邦攝 zoomin
客運轉彎口訣。陳卓邦攝

右轉指差確認 左轉再三確認

《知新聞》日前請大都會客運公車駕駛長鄭俊男現場示範指差確認、再三確認,記者直擊,指差確認是針對右轉,一定要搭配手勢,駕駛口訣「左邊沒人、右邊沒人,緩速前進」;再三確認則針對左轉,沒有一定要比劃手勢,主要三步驟為「確認號誌、確認來車,確認行人」。

記者觀察,若有行人在行穿線上,駕駛員會先停等,待路人全部走過後,再進行指差確認,並口述「左邊沒人,右邊沒人,再通過」,舉手指向左、右方同時左右查看確認無人再開動;若沒有路人在行穿線上,駕駛員也都會停在行穿線外觀察一下再過。

記者下車後,實際在台北信義區路口觀察半小時,包括國道客運、市區客運在內20輛,大約有4輛沒有指差確認,但全部都有做到行穿線前停等動作。

再三確認則針對左轉。陳卓邦攝,圖為示範照,與名醫車禍無關。 zoomin
再三確認則針對左轉。陳卓邦攝,圖為示範照,與名醫車禍無關。

未落實指差確認 去年只開罰兩件

公路局表示,如業者未確實施行教育訓練,或所屬駕駛人未執行路口停讓、指差確認,經主管機關調查認定有未善盡管理責任者,可依違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條規定,依《公路法》第77條規定處客運業者9千至9萬元罰鍰。客運主管機關是公路局,地方公車則是縣市政府。

依據公路局統計,2024年度處罰客運業者未落實路口停讓及指差確認件數,為公路客運及市區客運各1件。

北市公車評鑑加重民眾申訴扣分權重

北市肇事司機因未執行「指差確認」,釀成名醫送命,北市主管機關公運處亡羊補牢,表示「指差確認」於2020年10月就列入公車評鑑,8月起將加重民眾申訴扣分權重,若業者整體成績不佳,將影響虧損補貼核發額度,及新闢路線經營權。

公運處表示,2024年共稽查公車業者9230車次,落實度約95%,另2024年民眾陳情案件中成案件數共12家業者、114件,被反映相關缺失均已列入評鑑扣分。公車評鑑計分主要依據分為兩項,第一聯合稽查、第二民眾申訴,8月起將加重民眾申訴扣分權重由1/2提高為7/10。

交通局7/21會勘車禍路口現場,提出五大改善措施。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zoomin
交通局7/21會勘車禍路口現場,提出五大改善措施。台北市交通局提供

路考將增指差確認 未執行扣分

由於交通部下令要落實指差確認,一度傳出納入路考SOP,但卻因反彈沒採納,未來是否納入公車、客運司機的路考項目?公路局說,目前在大型車駕駛人路考評分紀錄表中,已規劃新增環場道路行駛考驗科目「轉彎或起駛前,未執行指差確認動作」的扣分項目,將持續廣泛蒐集各界意見,確保新政策更契合實際需要。

至於其他實質監管措施,公路局說,自2023年3月起宣導客運業者執行路口停讓及指差確認,包含駕駛勤前提醒、行車影像抽查及派員路口稽查等措施;另2024年11月起亦邀集各地方政府定期召會,要求地方政府督導市區公車業者比照辦理。另要求地方政府將指差確認納入客運公司教育訓練,規定申請公運計畫補貼款時,應提報教育訓練計畫及辦理成果,始得請款。

公路局強調,民眾若發現公路客運駕駛未落實執行路口停讓或指差確認,可向監理所(站)反映,監理所(站)將查核該業者對駕駛員教育訓練辦理落實程度及公司內部稽查管理相關作為,倘有未善盡管理責任者,可依公路法處分;另若屬市區公車,則可向各轄管之縣市政府投訴反映。

記者觀察,客運駕駛都有做到斑馬線前停讓。陳卓邦攝 zoomin
記者觀察,客運駕駛都有做到斑馬線前停讓。陳卓邦攝

公車業者:環景影像、內輪差警示減少死角

業者表示,大都會客運使用環景影像、內輪差警示等先進駕駛輔助設備,並搭配電子後視鏡,包括車頂、車門與車尾皆有設置鏡頭,減少車輛的視野死角。

駕駛長鄭俊男表示,公司經常在做教育訓練時,給看交通事故的影片,看完那些影片會謹惕我們在路口要確實做完指差停等行人,公司也會不定時不定點派員在各地路口做稽查,未落實會有相關處罰,做指差是對自身駕駛、行人是種保障。

進行指差、再三確認到底有幫助行人安全嗎?鄭俊男回應,對於指差停等行人安全當然有幫助,畢盡客運這麼大一台,只要有停,即便不小心碰到行人,後面的事故相對對比較輕微。

大都會汽車客運駕駛長鄭俊男。陳卓邦攝,圖為示範駕駛,與名醫車禍無關。 zoomin
大都會汽車客運駕駛長鄭俊男。陳卓邦攝,圖為示範駕駛,與名醫車禍無關。

公車運匠:1天跑10小時 有時累到懶得比(指差)

不具名公車駕駛認為,有些駕駛不比可能就是因為「懶」,畢竟一天下來跑個10小時,一條路線跑這麼多趟,每個轉彎路口都要比,像是一個口字型的路線就要比4次,而且是每天這樣比,一周不下百來次。

但就他觀察,現在比的比例高,除了因為公司有處罰外,就是因為名醫遭撞事件,但可能事件平淡後又可能鬆懈了;不過他認為,即便不比,至少遇到斑馬線就是踩個煞車,最起碼衝撞力沒有這麼大,傷害相較比較小。

客運是否需要再精進什麼設備?他直言,任何設備都只是輔助,真正掌握方向盤的是駕駛「事在人為」,就像電動車即便有自動駕駛,那又怎麼樣還不是撞車。

看更多:

悼念周佳正醫師|最後一刀病人哭腫雙眼:感念人間菩薩 缺席乳癌姊妹之約

未「指差確認」製造行人地獄 北市府:靠民眾投訴駕駛!加權評鑑扣分

 

公車駕駛示範指差確認。陳卓邦攝,圖為示範照,與名醫車禍無關。 zoomin
公車駕駛示範指差確認。陳卓邦攝,圖為示範照,與名醫車禍無關。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交通 # 指差確認 # 客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