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2050淨零轉型目標 賴清德:不因時空、地緣政治改變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極端氣候肆虐,總統賴清德今(17日)重申,2050淨零轉型從前總統蔡英文宣示開始,一直都是台灣永續發展的目標,並沒有因為時空轉變或地緣政治的變化有任何改變;台北榮總則從生活細節實踐健康與永續,一大亮點便是導入空瓶回收機,提供兌換忘憂湖魚禽飼料選擇,一個月就回收上萬個寶特瓶、將近1萬顆電池,讓回收不再顯得單調乏味。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今天下午在台北榮總登場。賴清德致詞時表示,氣候變遷是這一代及下一代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帶來熱浪、傳染病,也會直接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等,大家應該共同面對,他上任後也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盼凝聚各界力量。
賴清德指出,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委員會也提出國家減碳新目標,相較於2005年,台灣2030年減量28%加減2,2032年則減量32%加減2,以及2035年減量38%加減2,並已請行政院國發會與環境部負責督導包括能源、製造、住商、交通、農業和環境等6大部門,提出具體減碳行動方案,預計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帶動民間投資,逐步邁向2050淨零轉型。


北榮院長陳威明說,面對極端氣候、節能減碳,院內做了一些創新作為,例如腹部核磁共振檢查,排碳量和用電度數超過電腦斷層的一倍,比超音波高33倍,代表有些檢查是不必要的,「如果沒有影響病人的安全跟品質,為什麼不用超音波看就好了?」
陳威明說,即便啟用了重粒子治療等高耗能設備,且就醫人數持續增加,仍透過智慧管理系統、設備汰換與節能優化,有效降低用電,如2025年1-6月總用電量較去年同期顯著下降5.84%。
陳威明進一步指出,院內推動的節能措施,包括綠建築、低碳飲食、無糖餐點、綠色採購與醫療廢棄物減量等,同時也導入空瓶回收機,提供兌換忘憂湖魚禽飼料選擇,讓回收不再顯得單調乏味,一個月就回收1萬多瓶寶特瓶、將近1萬顆電池。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指出,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醫療機構是面對極端氣候時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台灣不僅要建構具氣候韌性與環境永續的醫療體系,更當發揮集體智慧,提出在地解方,正面迎戰氣候挑戰,落實健康台灣願景。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理事長簡又新則提到,賴總統上任後成立了氣候變遷對策、健康台灣推動及全社會防衛韌性等三大委員會,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正好結合「氣候」與「健康」兩大面向,期望成為總統府推行永續政策的有力協作者,目前已有84家醫院、涵蓋21家醫學中心參與,展現醫界暨強韌又有效率的集體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