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SAF元年!三大國籍航空首添加 交長陳世凱鼓勵:使用端多用生產才有市場
【記者陳怡文/高雄報導】航空業占全球碳排量近5%,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對比傳統航空煤油,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最多80%,因此設定目標,2030年要達成10% SAF使用比例,2050年達到70%,交通部民航局依循國際民航組織(ICAO)決議,鼓勵航空公司以2030年使用5% SAF為目標,中油、台塑今年估計SAF供應近6000公噸,今(4/23)華航、長榮、星宇三大國籍航空首度在國內添加SAF。

依據ICAO推動「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期程,第一階段(2024年-2026年)已啟動,國際航空年總碳排放量須維持在2019年排放量之85%,如果航空公司超過減碳目標,就有碳抵換需求,未來需透過購買碳權或添加SAF來抵換,試行計畫添加的SAF經過CORSIA認證,航空公司將可直接抵減碳排放量。
依ICAO於2023年召開第三屆航空替代燃料會議(CAAF/3),決議2030年使用SAF減碳量達國際空運減碳量之5%目標,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加速航空業減碳,民航局遵循決議並參考各國推動作法,鼓勵航空公司以2030年使用5%的SAF為目標,並啟動於我國機場添加SAF之試行計畫,預計2025年上半年於桃機及松機由台灣中油公司為國籍航空首次添加SAF,加速國籍航空碳排放減量。

交通部長陳世凱、常務次長林國顯、民航局長何淑萍、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楊偉甫、中油公司董事長方振仁、台塑石化總經理林克彥、中華航空董事長高星潢、長榮航空副總經理陳耀銘及星宇航空採購長黃介至與經濟部能源署代表,今天均出席了在高雄機場舉辦的「SAF啟航 永續飛航」啟動儀式,由桃機公司總經理范孝倫、台北國際航空站主任鄭堅中、高雄國際航空站主任傅耀南三地連線,同時啟動。
民航局指出,台灣中油及台塑石化公司兩大油品供應商已於2024年12月及2025年2月取得CORSIA國際認證,於今年分別進口400噸與自產5,500噸SAF,除今日添加航班之外,後續也會繼續提供國籍航空公司使用,預估今年減碳效益可達15,000噸。

今為三大國籍航空首次於國內添加SAF,華航在高雄機場添加、長榮在松山機場及高雄機場、星宇在桃園機場;,華航及星宇則來自中油,目前為國外購入、明年起自產第三季供應。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今天只是開始,永續要繼續下去,持續努力推動,為總統賴清德提出的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出一份力,2050年SAF預計將貢獻55%的二氧化碳減排量,航空業減碳就是從燃油下手,有這樣的開始不容易,未來推動也會很辛苦,要再拜託中油、台塑多多幫忙,也要感謝華航、長榮、星宇,因使用端多生產才有市場,而中間的民航局要努力串接,交通部接了這個球(淨零碳排)就會努力做好。
桃園機場總經理范孝倫表示,添加SAF對航空產業重要工作項目,2025年所有從歐盟機場的離境航班必須強制性添加一定比例的SAF,桃機是台灣國際門戶,後續會同航空公司、中油廠商推動SAF運用。
松山機場主任鄭堅中表示,松機位於台北市中心,要打造親善便捷的機場,在此的主要航空公司華航、長榮今起開始添加,對鄰近都會區空品有實質的效果,希望未來藉由SAF添加,松機能成環境友善的市區機場。

為協助國籍航空公司使用SAF進行減碳,同時推動我國提供SAF之能量,民航局自去年起即開始推動SAF試行計畫,除協調凝聚油商與航空公司於國內供應與添加SAF的共識,並訂定航空器添加SAF指引,以及督導航空公司完成添加SAF安全風險評估。
民航局長何淑萍特別感謝台灣中油在推動過程中的協助,讓計畫順利邁出第一步,而台塑石化的加入,則為國內SAF的供應補上最後一塊拼圖,讓試辦計畫圓滿、完整的推動。而2014年即取得國際機場協會(ACI)機場碳認證計畫認證的高雄國際機場,是台灣第一個綠色機場,啟動儀式選擇高雄舉辦,格外有意義。
何淑萍表示,國際航空減碳必須遵循國際民航組織(ICAO)規範,在國際機場導入SAF是全球趨勢。由於目前國際上推動SAF尚在起步階段,參考ICAO於2023年召開第三屆航空替代燃料會議的決議,以及先進各國推動作法,目前民航局以鼓勵取代強制,希望各國籍航空公司以2030年的SAF使用量,達到總航空燃油使用量的5%為目標,未來也將持續鼓勵國籍航空公司支持採購國內所供應的SAF。
國籍航空公司過去曾經利用新機交機時,在國外添加SAF回台,而今日啟動的SAF試行計畫,使國籍航空公司的航空器能夠開始在國內添加SAF飛航,陳世凱特別肯定,直言今日是我國航空業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里程碑,其所展現的公私協力成果,讓我國可以在永續潮流中穩健前行,提升國際航空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