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長下令校園開放民眾借球 教師團體:恐犧牲教育服務民眾
【記者王良博/嘉義報導】教育部長鄭英耀昨(9)日宣布,要讓中小學提供籃球、足球等球具,給到校運動民眾借用。對此,教師團體今(10)日批評脫離現實,開放借用球具會增加學校的維護與管理負擔,且會加快損耗速度,恐犧牲教育資源服務民眾,本末倒置。教育部則強調,會一次性補助購置球類的經費,並視為消耗品,學校不用負擔保管責任。

教長:校園開放借球
114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7/9、7/10在嘉義舉行,鄭英耀昨天在會中表示,將要求體育署,在一週內或最晚2週內,盤點全國3800多間中小學的球具器材,希望學校能提供籃球、排球或足球等,給放學後、放假日來運動的民眾借用,學生下課時間運動也能使用,且希望每間學校至少有10顆球。

全教總:政策脫離現實
針對校園提供球具給民眾借用,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今天表示,此政策脫離現實,表達強烈質疑與反對。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開放學校球具供社區使用,將大幅增加學校的維護與管理負擔,而學校的運動設施與球具,主要用於體育課程與課外活動,經費已相當有限,若開放社區民眾,損耗速度將加快,需頻繁維修或更換設備,政策卻未提及經費補助或配套措施,無異於將公共責任轉嫁給學校,犧牲教育資源來服務民眾,本末倒置。

侯俊良也強調,此一政策缺乏明確的管理規範,恐引發安全與責任問題,像是社區民眾使用學校設施時,若發生意外或球具損壞,責任歸屬如何釐清,以及學校是否需承擔額外的法律風險等。
全教總直言,推廣全民運動值得肯定,但不應以犧牲學校利益為代價。

全教產:校園沒人力管理
此外,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理事長林蕙蓉也批評,高層官員對基層校園的真實困境一無所知,對於國中小學校的人力短缺、器材損耗、經費補助與校園安全等隻字未提。
林蕙蓉表示,全國中小學普遍行政與教師人力吃緊,假日與放學後根本無人力負責器材管理或安全巡查,如果按照運動中心借用器材的模式,必須要壓證件或押金,「但是誰來做這件事?」她也提到,開放借用損壞率勢必提高,如造成體育課無法使用,就是本末倒置。
另外,林蕙蓉指出,此政策並未考慮校園安全,在沒有嚴格出入規範與保險責任說明下,隨意開放社區使用,萬一發生意外、學生遭遇陌生人騷擾,責任歸屬誰來扛?

教育部:學校不用保管
針對校園球具開放民眾借用,教育部主秘林伯樵今天受訪時回應,去年鄭英耀就拋出開放校園讓民眾運動,經過一年努力,各縣市校園逐步開放,因此提出出借球具,此政策並非要求學校負擔保管責任,而是類似愛心傘的措施,學校不需要多加管理,任何民眾、學生想運動都可以拿來使用,是消耗性的用品,不會要求學校管理。
他也強調,教育部會提供一次性的經費,讓學校準備球類運動資源,供大家隨意使用,學校沒有保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