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一文看懂|新版財劃法爆爭議 離島、本島「同分母」釀分配落差

財經 政策法規
2025/09/01 15:28
林巧雁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2026年統籌分配款產生爭議,與部分縣市預想不同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分配給本島與離島縣市兩項財源的計算公式分母都是22個縣市,分子卻各為19個縣市,3離島縣市,因此產生多出無法分配情形。此外,各縣市以不同年度試算、序位分數計分方式都影響分配數。

財政部說明統籌分配款爭議。林林攝 zoomin
財政部說明統籌分配款爭議。林林攝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1. 新版條文的分母計算方式導致離島縣市無法獲得公平分配。
  2. 財政部指出部分市縣引用不同年度數據影響預期分配結果。
  3. 地方政府建議縮小序位分數差距以達成更公平的分配。

台北市金額增最多、桃園市增幅居冠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是中華民國政府將全國稅收的部分,統籌分配發還給地方政府,以平衡地區發展的財政補助制度,一般分成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及特別統籌分配稅款;普通統籌分配款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按比例撥給各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特別統籌分配稅款則佔6%,保留在中央政府,有緊急事項時用於支應

財政部上周五依照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式計算,通知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民國115年度統籌分配稅款及分配款數額,以財政部公布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各地方政府明細,相較今年度與明年度,六都中以台北市由707.02億元增加至1149.24億元,增加442億元最多,增幅62.5%,新北市從550.61億元增至957.68億元增加407億居次,增幅73.9%。

台中市由452.44億元增至741.04億元;台南市由327.21億元增為496.70億元;高雄市507.41億元增加至757.80億元;桃園市從362.75億元增為652.85億元,增幅80%最高;至於連江縣彌平差額至持平為7.23億元。基隆市、雲林縣等部分縣市不滿獲得的統籌分配稅款與自行計算不符。

財政部長莊翠雲。梁建裕攝 zoomin
財政部長莊翠雲。梁建裕攝

新版條文最大問題在分母計算

統籌分配款計算公式原本是19個縣市一起分,另外3個離島縣市一起分,但是在野通過的版本條文,變成本島19個縣市除以22個所有縣市,另外的3個離島縣市也是除與22個所有縣市,才會導致無法分配完的情況。

藍白陣營挑燈夜戰不斷修改財劃法,接近凌晨12點倉促送出,導致財政部沒有時間提建議,之後雖提覆議仍失敗。關於新版語意不清的部分,需要靠修法解決。

新版條文最大問題在「分母」,普通統籌稅款有90.5%分配給本島19個縣市,2.5%分配給離島3個縣,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解釋,舉例來說,台北市過去分配計算是1除以19,離島縣市是1除以3。

新版變成台北市1除以22、離島縣市也是1除以22。19個本島縣市全部除完是19除以22,還剩下3/22。離島部分除完是3/22,剩下19/22沒有分配出去。

離島縣市未能分配金額較大

以土地面積指標為例,全部直轄市及縣(市)土地面積合計354萬公頃,本島19市縣合計351萬公頃,離島3縣合計3萬公頃,按新版條文文義計算,計算分母部分,本島19市縣與全部直轄市及縣(市)差距3萬公頃,尚屬有限,但離島3縣與全部直轄市及縣(市)差距351萬公頃甚為顯著,導致離島3縣未能分配出去的數額相對較大。

有些縣市認為與自己推估預想數字有差距,財政部也指出,部分市縣引用2024年底應立委要求的初步設算資料比較,部分市縣依2026年度統籌稅款規模成長率再為乘算推估比較,初步試算表是在諸多假設條件下的初步設算,也並非最後結果。

陳光復怨嘆澎湖統籌款分得比馬祖、金門少,分配不公。李柏毅攝 zoomin
陳光復怨嘆澎湖統籌款分得比馬祖、金門少,分配不公。李柏毅攝

地方政府建議序位分數縮小差距

另一個是「序位分數」計分方式,也導致各縣市之間差距擴大,財政部今年8月15日與地方政府會商,多數地方政府建議採0.2分級距計算、鄉(鎮、市)分配公式沿用現行分配公式,已獲致共識。目前財產稅成長率序位分數暫按2分級距計算,意及第一名分數100分,第二名分數98分,第三名為96分,以此類推,未來縮小級距至0.2分,縮小各縣市之間的差距。

儘管有些縣市抱怨不夠用,財政部則指出,有些縣市多出金額高達100~200%。2026年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達8841億元,較2025年度4676億元增加4165億元,增幅達89%,連江縣較去年減少部分,依法以特別統籌稅款補足。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統籌分配款 # 財政部 # 財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