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狂吃冰、灌冷飲 中醫示警恐越吃越沒精神還中暑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天氣一熱不少人就會想喝手搖飲或大啖冰品,不過中醫師提醒,夏天吃冰雖然涼快,卻可能帶來身體不適,甚至越吃越沒精神還容易中暑,建議要採取清熱生津、健脾祛濕的消暑飲食,包括綠茶、烏龍茶等溫熱飲品;夏日當令瓜果、豆類;適量酸味食物以及湯粥食療。

中醫師梁世瀅說,中醫強調「天人相應」,夏季屬火,人體陽氣本應旺盛,但也因為氣溫高、毛孔開張,陽氣容易外洩,體內反而呈現相對虛弱。這時若大量攝取冰品或生冷食物,等於是「火上澆水」,會讓寒氣從體表竄入體內,造成多種身體不適。
吃冰其實有3大隱憂,第一是「傷脾胃」,梁世瀅表示,冰品屬極寒之物,容易抑制脾胃運化,導致腹脹、腹瀉、食慾差;第二是「生濕困重」,當脾胃功能弱,水濕代謝變差,體內濕氣堆積,出現疲倦、水腫等症狀;第三是「免疫力下降」,因為氣血生化受阻,體質變虛,抵抗力減弱,容易感冒或疲倦。
偶爾吃冰調體溫OK 中醫:不建議空腹、天天吃
梁世瀅提醒,脾胃虛寒、手腳冰冷、有經期不順困擾的女性、氣喘、慢性鼻塞等體質過敏者、腰痠背痛筋骨不適者,更應慎食冰品。
不過中醫並非完全反對吃冰,而是強調「因人制宜、因時制宜」。梁世瀅說,若體質偏熱、汗多易煩者,偶爾吃一點冰品調節體溫無妨,「但不建議空腹吃冰、天天吃冰,或用大量冰水解暑」,而是調整飲食、調養體質,用對的方法讓身體自然排熱、恢復平衡。

消暑飲食 中醫主張順應自然、調養體質
梁世瀅表示,中醫主張順應自然、調養體質,夏天要清熱生津、健脾祛濕,並提供4種消暑飲食法:
一、溫熱飲品反而更降暑
1.綠茶、烏龍茶:性微涼,有清熱解暑效果。
2.薄荷茶、菊花茶:清利頭目、去煩熱。
3.薑茶:暖胃祛濕,特別適合體質虛寒者。
二、清熱利濕食材上桌,夏日當令瓜果、豆類是消暑寶物,但體質虛寒者可將瓜果煮熟後再食用,以免寒氣滯留。
1.冬瓜、苦瓜、絲瓜、小黃瓜:性涼,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作用。
2.綠豆、薏仁:清熱解暑、排濕利尿。
3.蓮藕、芹菜、空心菜:性涼味甘,能清熱降火。
適量酸味食物可生津止渴
三、適量酸味食物,收斂津氣,酸味食物可防止汗多傷津、生津止渴。
1.酸梅湯:傳統解暑飲,助生津、開胃、止煩渴。
2.檸檬水加蜂蜜:補充水分、電解質與維生素C。
四、湯粥食療,養脾護胃
1.冬瓜排骨湯:清熱利水、健脾去濕。
2.薏仁綠豆粥:清熱除濕,溫和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