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唯仁傳攜台積電機密投靠英特爾 童子賢:一個人影響輕微、大家製程不同無法套用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羅唯仁退休後回鍋英特爾,並傳出可能帶著2奈米先進製程相關檔案過去。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要相信台灣像半導體這樣子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不會因為1、2個個案而受到嚴重的影響。
台積電未因中芯等中國半導體廠失掉領先地位
童子賢下午出席「2025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從全球風險到治理升級:供應鏈韌性與技術驅動的未來關鍵」,釋出上述看法。
童子賢說,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會回想起中國目前的中芯半導體,這一些中國現在的半導體供應鏈,基本上其實都是台灣的人才,包含工程師跟當年可能包含在台積電任職過的幹部過去創立的,雖然帶給對岸目前在成熟製程上有相當大的產能,但是我們也看到台積電並沒有因為這樣子,而失掉全球在先進製程上面的龍頭的地位。
製程不同未必有辦法直接使用
童子賢表示,當我聽到這個事件的時候,有問產業界的朋友,我比較關心的是一個人帶走一些資料?還是整組人離開?我想一個人的影響比較輕微。
童子賢表示,因為不管是韓國的三星或是日本上次也有一個案子,日本的供應鏈或者美國的英特爾,他們在製程跟管理上本來就跟台積電不一樣,每一個公司有自己不同的配方跟參數,如果你的製程跟整個流程與台積電不一樣的話,你參考的台積電的參數未必有辦法直接使用。
童子賢也舉例說,台灣曾經在航太工業上,當年的IDF經國號因為某些因素停產,就是因為買了法國的幻象跟美國的F16,讓本來講要生產230架飛機,生產到100出頭就宣佈準備停產,後面的工程師跟整個管理人員跟研發的單位,沒有替他安排好去處,所以是整組人就直接跳槽到韓國去。
整組研發團隊流失比一個人嚴重
童子賢說,韓國在1990年到2000年,那個年代的太空工業其實遠遠不如台灣,相較於台灣那時候可以做出性能媲美F16的IDF時,韓國可能還在嘗試摸索教練機,但因為好幾百個人整組被帶過去之後,韓國在這方面縮短最少10年、大概15年的研發流程,整個就大躍進,反倒是台灣因為停止自己的研發之後,現在我們重新啟動勇鷹號教練機時都還非常辛苦,現在的韓國已經可以輸出戰鬥機給東南亞跟東歐國家。
童子賢說,雖然沒有很清楚台積電在個案的前因後果,但是如果說是一個人帶走一些技術資料,我想以台積電強壯的體質,應該不是受到嚴重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