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喬敵意收購健亞成敗今日揭曉 健亞擬私募反擊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健喬信元醫藥生技9月15日宣布收購健亞生技,不料健亞反彈想私募引入「白衣騎士」反制,健喬對健亞的非合意公開收購案將於10月7日下午3點30分截止,是否成功今日可見真章。
健喬以每股現金24元取得健亞15%至30%股權,換算最高收購金額約新台幣8.27億元,以健亞收購溢價約3成。然而健亞董事長陳正認為收購價格太低,發出公開信呼籲股東不要賣給健喬。
健亞打算私募反擊,私募8萬張將股本膨脹至19.49億元,就算健喬透過公開收購取得30%股權,私募後比重也會降至17.6%。
健亞成立於1993年,位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專注於小分子新藥與學名藥的研發與製造;健喬信元則長期專注於藥品研發與製造,協助政府解決缺藥問題,期望透過本次收購深化與健亞的合作,共同建立台灣藥品供應韌性,再延伸擴展亞洲為主的海外市場。
健喬強調,高度認同健亞多年來在研發與製造方面的深耕與努力,也認同其為台灣製藥業的重要資產,雙方在經營理念上無顯著差異,且健亞有健喬集團各廠所沒有的注射劑型產線,均座落於新竹湖口工業區,合作後在人員培育及資源共享基礎上,均可望提升效率及競爭力,對製藥產能與員工帶來正面影響。健喬一直保持開放態度,願意與健亞公司展開良性溝通對話,為未來的合作開啟良好的互動契機。
健亞9月30日董事會決議辦理私募普通股案,引進資金與策略投資人,私募股數幾近已發行股數7成,健喬指出,健亞私募後不僅原股東股權將大幅遭受稀釋,也可能造成每股盈餘下降,如此龐大資金募集之必要性及合理性,亦不明確。
健喬指出,私募引進的投資人不僅將成為健亞第一大股東,甚至可能主導健亞營運,似與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之目的背道而馳。
健亞為何於突然引進如此龐大之私募案?資金用途與效益為何?計畫是否合理?擬引進的投資人為何?是否符合策略性投資人之定義?將來可能發生公司營運改變?實有必要詳盡說明以釋廣大股東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