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銀行AI打詐過嚴鎖帳戶惹民怨 金管會要求提高精準度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本國銀AI打詐不夠精準,誤鎖正常帳戶惹民怨!網路上出現中信銀與台新銀兩家銀行客戶抱怨文,多位立委也在今天財委會關注銀行誤鎖帳戶,解鎖很慢又很複雜的情況。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答詢表示,如果是被檢調鎖住,銀行沒辦法;如果是銀行根據打詐專法自己鎖,已要求誤鎖銀行檢討改善,並提高精準度。
警示戶9月首度減少
銀行局長童政彰受訪表示,2022年警示戶每月增加速度1000到3000個,到今年2025年已正式突破15萬戶,可以想見警示帳戶非常嚴重。彭金隆認為,除了增加的速度變緩,應要提出更有效的管控指標,讓警示帳目數往下降,而不是增加率變少。
警示帳目原則上是兩年之內,如果警調檢調沒有通知取消就會解控,理論上一進一出,如果管控的好應該要下降,但結果增加的速度比解控快,才會造成一直增加。
金管會因此訂出具體比較指標,今年4月正式把37家金融機構(36家銀行再加上郵局)列為評比後,這些銀行都動起來,導入各項包括像AI政策等,預先偵控異常帳戶,過去警示戶都是1、2千增加,今年6月開始增加的幅度已降到1千以下,就幾百個增加,9月首度看到是變成減少,全體銀行已經減少大概580幾。

模型不精準誤控擾民
觀察37家受評銀行中,今年4月只有10家減少、27家還在增加;到今年9月已經有25家減少,整體控管是有效的,回歸到個案部分,因為警示戶比較多,採取的相關模型會比較大,就會涉及到他的模型不精準,引起所謂擾民的問題。
童政彰指出,只要有發生這樣的銀行,已要求提出相關檢討改善,大家從媒體、社群媒體知道目前就只有兩家。假設他撒出去的網非常大,比如鎖了1000個,但最後警示帳戶只有200個,顯示他的預控有問題,未來相關設定參數必須更嚴格,敏感度要更有效。這兩家銀行必須要依照最近面臨到的情況調整服務流程,也會要求這些銀行與同業分享經驗。
童政彰說,金管會要求銀行設24小時客服解決誤被管控的帳戶,要有一些簡單的授權,簡單金流可有相當的授權,比如2、3萬低風險交易,不可能完全都沒有授權只接電話,原則上希望1小時內可以解控。

銀行目的重做KYC
他也解釋,銀行所謂鎖帳戶,並不是像警示帳戶那樣整個都鎖起來,只是暫時管控,最主要的目的是再做一次KYC,希望客戶過來聯絡,也是國外做洗防法裡面常見。找你聊一聊,怎麼過去你的金流pattern是這樣,突然改變金流的方式?銀行本來就要跟客戶持續這樣子。
是否評估鎖錯率?他則表示,銀行也要回饋到他的AI,只要鎖錯客戶來跟你講,就要檢討改進。比方說過去授信階級薪轉戶很單純,薪資撥款進來開始扣房貸、卡費,現在為什麼莫名其妙突然每個月多了50萬、20萬,這種金流異常就會跳出他的模型,銀行就會進行所謂的臨時鎖,希望你過來跟我解釋,可能我有投資或者怎麼樣的情況。
立委要求所帳戶要事先告知,事前告訴會怕異常性,鎖了之後告知就個別情況去看,大部分會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