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項藥品傳缺貨 衛福部長:提前通報、不會造成缺藥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說,近期報載的47缺藥品項,指的是藥商預計半年內要停止供應的品項,除了一款器官移植抗排斥藥外,其餘都有三同或相同藥理作用的藥可以取代,「並不會造成在使用藥品上的缺藥問題。」
食藥署日前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將有47項藥品即將停止供應,25項國內有其他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藥品、21項有其他同成分不同劑型、或相同藥理機轉的藥品可替代,僅1項用於預防器官移植及骨髓移植後的移植排斥,以及預防移植物及宿主疾病的免疫抑制劑「環孢靈素」針劑,原廠諾華公司承諾,可供應至明年底。
石崇良今天受邀至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就「重大食安事件處理之檢討與食安稽核人力不足問題」進行專題報告,會前回應近期47款藥品缺藥的議題。

石崇良說,衛福部食藥署「西藥供應資訊平台」的目的在於,藥商要停止供應之前要先通報,是指半年內可能會停止供藥,並不等於就是會缺藥,多數都是有同成分、相同劑型或相同劑量,或者是同成分有不同劑型、不同劑量,或者是不同成分但是有相同藥理作用的藥可以取代,「並不會造成在使用藥品上的缺藥問題。」
當中只有一款「環孢靈素」針劑(Cyclosporine)停止供應,石崇良表示,要停止供應的是針劑,其他的口服劑型仍可以使用,主要用於開刀患者還不能口服時使用,年用量約4.8萬劑,而廠商的庫存可以供應到明年12月沒問題,也已啟動專案,找到合適的同成分替代藥可輸入,「所以這個也不會有任何缺藥的問題」。
石崇良強調,為了讓提升藥品供應韌性,衛福部也提出《藥事法》修法,當中也會包含擴大需要通報的品項,不限於必要的藥品,也會去建立整個通路的監測,不是只有供應端,也包含使用端,甚至庫存量,都會一體監測,同時也會納入統一調度平台、配合藥害救濟的修法,讓專案進口的短期替代藥品,也能夠納入藥害救濟的範圍,保障這個民眾更更好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