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襲台釀2死344傷!台南6旬翁「停電呼吸器沒電」亡 果農遭路樹砸中不治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輕度颱風丹娜絲夾豪大雨席捲半個台灣,全台18縣市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因應。根據氣象署資訊,輕颱丹娜絲中心已於今天上午6時從桃園、新竹交界附近出海,暴風圈也持續縮小,預計下午本島就能解除陸上警戒。《知新聞》彙整各地災情,其中災情最嚴重的台南2人死亡。 2025/07/07 17:01 社會
丹娜絲颱變胖!陸軍作戰區準備好了 官兵、機具待命畫面曝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丹娜絲颱風來襲,澎湖、台灣西南部首當其衝,預期今晚、明天風雨勢影響最強勁,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各作戰區官兵、機具今早均已整備待命,連絡官、情蒐官也分別進駐各地方政府,統籌掌握災情及災防兵力調度。 2025/07/06 12:04 政治 黨政要聞
有片|颱風丹娜絲陸警擴大到新北!明是否停班 侯友宜:今晚8點宣布 【記者曾伯愷/新北報導】中央氣象署昨晚8時30分發布颱風丹娜絲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影響擴大至新北市。對於颱風影響擴大至新北市,明天會不會停班停課,以及相關防颱措施準備狀況?市長侯友宜今天主持「丹娜絲颱風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報」受訪表示,今晚8時北北基桃充分討論過後,會正式對外說明。 2025/07/06 11:31 社會 地方大小事
丹娜絲來襲!高雄停班課 預防性撤離1777人 【記者王勇超/高雄報導】輕度颱風丹娜絲逐漸逼近高雄,市長陳其邁今(6)日上午8時主持災害應變中心第一次會議,會後宣布針對六龜、桃源、那瑪夏、茂林等土石流潛勢地區,預防性撤離1777人,並要求中午前務必完成撤離,嚴防強降雨引發災情。 2025/07/06 10:14 社會
側記|行善老農養出「暖男署長」張榮興 7歲姪女畫作掛牆上揭初心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警政署長張榮興在專訪過程中,提及打擊犯罪眼神銳利、態度堅定;但當談起對父母及妻子的感念,特別是先父買地助廟及抽屜滿滿的感謝狀,語調和眼神都轉趨柔和。統領全國7萬警察大軍的警政署長,在同仁眼中也是暖男,風格親民、樂意傾聽下屬心聲,不只會在颱風夜買消夜請留守同仁享用,上任後也不斷調整方向,盡力改善同仁工作環境。採訪期間,記者發現他的辦公室除了放著代表正氣的關公雕像,牆上還掛著7歲姪女的粉蠟筆畫作,繪出花仙子在森林中飛舞吹著直笛,提醒自己警察工作的初心,也流露出正義而溫暖的一面。 2024/11/19 14:02 社會 突發現場
康芮強颱|賴清德視訊6地方首長 聽徐榛蔚報告撤離人數反應曝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康芮颱來勢洶洶,總統賴清德今早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聽取各工作小組防災救災準備,他提示中央、地方災變中心要兼顧災後復建工作,讓國人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也呼籲民眾避免到海邊觀浪危險行為。鑑於上次「山陀兒」颱,需撤離人數引來賴清德六度追問花蓮縣長徐榛蔚,場面尷尬,徐榛蔚今早清楚說明撤離、收容人數,賴現場肯定「非常好」也向徐及花蓮縣府團隊說辛苦了,強調颱風後復健工作,中央會予以大力幫忙。 2024/10/31 11:48 政治 黨政要聞
康芮來襲!高雄這五區預防性撤離 國軍第四作戰區助南高屏防颱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強颱康芮海陸警報皆已發布,未來48小時,中央災變中心提醒將有持續豪大雨發生,針對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紅黃色警戒範圍,高雄甲仙、六龜、桃源、那瑪夏、茂林等五區,今天下午緊急預防性疏散撤離,國軍第四作戰區投入救災,協助南高屏縣市政府執行防颱作業。 2024/10/30 18:53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備戰康芮|挾30年侵台最大紀錄! 國防部3.6萬兵力、兩棲突擊車待命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強颱康芮逐步逼近,氣象署指其暴風半徑達320公里,是近30年來襲台暴風半徑最大颱風,預計今下午全台納入陸警範圍。國防部召開災害應變中心管制會議,完成一級開設,目前災防待命總兵力約3.6萬人、另有36類3千餘量AAV7兩棲突擊車、膠舟等各類災防裝備機具。陸軍司令部稍早表示,已派遣連絡官、情蒐官進駐各地方政府,即時統籌掌握區域災情及災防兵力調度。 2024/10/30 15:28 政治 黨政要聞
關心基隆災情被罵操作「罷樑」 劉世芳:我是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山陀兒颱風來襲,在基隆市創破紀錄累積雨量,多地發生土石崩塌、淹水災情。內政部長劉世芳昨二度點名基隆市,沒回報疏散撤離人數,但卻遭基隆在地藍委林沛祥批評是想操作「罷樑案」,更批不清楚現況的人最好「閉嘴」。劉世芳今則表示,每條生命都非常寶貴,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跟政治操作沒關係。 2024/10/04 09:46 政治 黨政要聞
台中颱風假陽光露臉!僅風力偏強 盧秀燕親吐決策唯一考量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山陀兒颱風中午時刻在高雄登陸,台中市列入警戒範圍,但今天(3日)上午卻是陽光露臉,僅感受到風力偏強,因此民眾對於放颱風假出現不同態度,盧秀燕今天受訪表示,「我們希望颱風來的期間,所有的民眾大家小心安全,以防颱應變為主,這是我們唯一的考量」。 2024/10/03 14:57 生活